音乐与记忆力南京明德素质教育研究所朱永蘅内容提要音乐作为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类息息相伴,它以其固有的方式沟通着世界,向人类传递着宇宙的声音。现代医学,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逐渐证实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风格和频率可以调节人的脑神经与内分泌,从而提高人的智力指数,尤其是对记忆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关键词脑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脑肽巴洛克音乐音乐是通过乐音这种特殊的声波来表现客观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艺术表现方式。声波的物理基础即振动,振动使空气分子产生周期性的位移,从而推动邻近的分子,形成一系列空气分子的稠密与稀疏变化,就发出了我们听到的声音。有趣的是我们生存的世界自形成之初就伴随着节奏的产生。大至天体,小至原子,都在进行有规律的振动。人体的每一个器官乃至每个细胞,也都在作规律性的协调振动,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节奏的统一体。而宇宙就象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天体和万物构成它的音符。音乐与宇宙的这种共性使得音乐在用节奏表现世界的时候具有某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记忆力即记忆的能力。对于学习的记忆来说(本文特指学习的记忆)其内容囊括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用文字和图象书写的文明史。记忆就是把这些文字、图象信息通过大脑输入、整理、编码、存储及调出的过程。音乐与记忆的内容都是去描述世界,由于它们的载体不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眼睛记忆,用耳朵赏乐。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用音乐辅助记忆,让眼睛和耳朵同时捕捉两种不同性质,但因为共同表现客观世界而又具有某种共性的信息,结果会怎样呢?这就是本文希图探讨的问题。一个孩子坐在书桌前,瞻东顾西,心不在焉,枯坐一个下午毫无所获,而当他晚上又坐在游戏机前的时候就是叫他他也听不见——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效果的注意力。所有的记忆都是以注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首先得从提高注意力开始。良好的注意力包括注意力的稳定与集中、转移与分配。下面我们将从专业演奏者与普通听赏者两个角度来看音乐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器乐的演奏还是声乐的演唱,不集中注意力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音乐里没有时间开小差。首先视谱就需要极灵敏的视觉,这时的视觉不是盯在乐谱的某一个点上,而是对乐谱的某一个区域的音符、速度、力度符号等整体综合的视觉判断反应,管弦乐总谱的视谱更需要一目十行甚至几十行的超强视觉能力。在这短短一瞥中,要弹奏的音符都必须同时认出来并正确弹奏出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瞬间由音符转化为音响,又及时暂忘前一音而投入后一音,使音符连绵不断地奏出。繁复变化的总谱要求演奏者全神贯注,快速反应。手、眼、耳、嘴在同一时刻配合并用也要求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能完成。而对于听赏者来说,优美舒缓的音乐使人放松、愉悦,听众能够愉快地接纳。优美的音乐遮蔽了各种声音的干扰,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那些对我们没有帮助且容易干扰我们的注意力的信息就这样被音乐轻轻的挡在我们的大脑之外。特定节奏、频率的音乐可以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让人产生良好安静的情绪,大脑迅速分泌积极健康的脑肽,使大脑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注意力可以保持长时间的稳定与集中。事实上,在配乐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专心致志的思考以至于忘了音乐和周围的一切,待思考告一段落时,才又听见悠扬的音乐在耳边流过。这就是音乐神奇的力量。需要补充的是,在学习的间歇阶段,音乐可以巩固前一阶段的记忆并使大脑继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以便于加工处理下一阶段的信息。因此,在学习的准备阶段,可以利用恰当的音乐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逐渐消除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继而1专注地沉浸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这就为高效的记忆创造了优厚的条件。音乐对记忆力的影响是建立在大脑的生理基础之上的,要了解音乐是怎样通过脑神经及内分泌的变化发挥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脑的构成。美国科学家Sperry、Hubel、Wiesel等人发现并证实人的左脑以语言、理解、逻辑思维和数学活动占优势,右脑以形象感知、记忆、时间概念和空间定位、音乐和想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