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空气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感官和器材想方设法感知空气存在,锻炼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体会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2.通过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培养学生选择实验方案、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的存在及其特点。难点:空气占据空间。三、课前准备:塑料袋、水槽、水、大头针、洗洁精、纸条、抹布、辣椒、海绵、粉笔、吸管、玻璃弹珠、小石块等四、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1、猜一猜: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无味道。生命世界当个宝,一时一刻少不了。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3、师:想不想捉些空气来研究研究呢?(想)好,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二)、活动一:捉空气。(个人活动)1、师:老师提供一个塑料袋,请你想办法装一袋空气。要求:迅速、安静。可以同时指定一个学生到教室外捉空气。2、在哪里可以捉到空气?(教室、室外、操场、家里·······)3、交流方法:(预设)可能用嘴吹(追问:这里面是空气吗?不全是)随手一甩,打结可以在行走中捉空气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后,小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出示板书)4、感觉空气。【小组学具盒:保鲜袋、牙签、洗洁精、纸条、抹布、水缸等】(1)师:这个袋里的空气你看得见吗?摸得着吗?听得见吗?(不能)1(2)师:能不能想些办法,让我们看到、听到、或摸到空气呢?(3)现在老师提供给你们:牙签、洗洁精、纸条、水。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器材的用法:牙签可以戳洞;洗洁精可以用手指涂一点,然后抹在塑料袋的表面;空气进入水里,看看可以有什么变化?(4)小组活动、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讲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理由。(6)教师补充说明:京珠一些器材,我们能“看到”、“听到”、或“摸到”空气。戳孔,边挤压、边将纸条放在小孔附近,纸条飘动,说明塑料袋里有空气在塑料袋上涂抹洗洁精,戳孔,会有气泡。是因为:在被洗洁精包裹后,当戳洞后有空气流出,洗洁精的膜膨胀后,产生泡泡。皮肤凉凉的感觉是空气流出小孔造成的用手拍塑料袋,会听到“啪”的声音。是因为:压缩空气,空气要跑出来,挤破袋子发出的声音。将塑料袋放入水中,小孔置于水下,会有气泡。水中的泡泡是塑料袋里的空气流入水中形成的气泡。(三)活动二:找空气。【小组学具盒:粉笔、吸管、辣椒、海绵、玻璃珠、小石头】1、先观察猜测。师: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空气,那粉笔、吸管等这些物体里有空气吗?先请同学自己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预想结果先写在“学习单”上。2、交流预想。为什么觉得“有”或“没有”空气。3、实验验证。(1)师: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呢?用洗洁精、用耳朵听,行吗?(排除法)要用水观察,看是否有气泡产生。(2)交流验证后的结果。(3)师示范操作过程。物品预想实验结果粉笔√(容易错)√吸管√√辣椒√(容易错)√海绵√√2玻璃珠××小石头××※师:横着将吸管放入水中,我们能看到气泡,而竖着将吸关放入水中,我们就看不见气泡呢?一头按住:手放掉,有气泡。※辣椒:放水中,在水中戳洞,会有水泡。捏。。。4、通过这些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后自己得出结论。)出示板书:有些物体中也有空气。5、师:观察里面有空气的物体,都有什么特点?(可提供放大镜)小结:凡是里面有空气的,里面都有空隙,或里面是空的。四、作业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哪里有空气?是不是每一件物体中豆油空气?回家找找看,哪些物体里也有空气?哪些没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