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一)体育与健康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是高中必修课,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是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优良思想道德、劳动技能的载体。正如毛泽东所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以说,身体的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而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则是促进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二)体育与健康课是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决定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1.骨骼与锻炼。高中阶段,骨化过程仍未结束,脊椎骨、上下肢长骨以及盆骨、肩胛骨、锁骨等骨骼仍处于缓慢生长过程中。基本体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以及跑、跳跃、投掷等练习内容,对于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2.肌肉发育与锻炼。高中阶段,肌纤维明显增粗,横断面增大,肌肉坚实有力。男生全身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左右;女生占体重的35%左右,已接近成人水平,但这时女生肌肉绝对力量的增长,落后于体重的增长。跑、跳跃、投掷和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技巧以及韵律体操、舞蹈、身体素质练习等,都是促进肌肉发达、增强肌肉力量、使肌肉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3.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与锻炼。高中阶段,心肺功能已接近成人,分别达到成人的98%和86%。但是这两个系统仍未发育完善,男女生差别也较明显,女生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也较男生低。耐久跑、足球、篮球和较长距离的游泳项目,对于发展心肺功能具有显著的作用。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锻炼。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力量和耐力素质发展较快,具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潜能,有待于通过改进技术、反复练习和刻苦锻炼,使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体育与健康课上那些经常出现的练习项目,都是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效果好的重点内容,要反复练习,逐步提高。(三)体育与健康课是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到了高中,各学科知识都逐步拓宽和加深,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准备高考或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分秒必争”地把时间用于学习上,对待身体锻炼和健康问题往往容易忽视,甚至认为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是“吃亏”的事情。事实恰恰相反,那些坚持体育锻炼的同学,不仅没有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而提高了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器官的健康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身体健康、体质好,就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不易疲劳;心脏功能好,血液循环旺盛,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脑功能就好;呼吸系统健康,肺活量大,脑细胞获得氧气多,大脑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学会将紧张的学习、锻炼与积极性休息相结合,是适应快节奏地学习与工作应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四)体育与健康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需要根据我国21世纪技术发展预测,高科技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带头技术和产业。预计到21世纪初,社会生产方式会有较大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体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未来生产、工作中,将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虽然在计算机荧光屏前操作,环境较舒适,但长时间工作很单调枯燥,由于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疲劳。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再有,未来的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要求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就要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过去学习一个专业就能胜任工作,而今后需要掌握多种学科知识,造就纵向与横向结合的“立体型”人才。这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承受更为艰巨的学习任务。还有,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具有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开朗、自信、善与人交往的性格,快速处理信息、竞争中善于控制情绪,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克服焦虑、耐受挫折、勇于开拓、坚忍不拔等素质。这些心理素质都能通过上体育与健康课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