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教学目标: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师:为什么会这么想?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三、整体感知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教师读完,学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生:该重读的没重读。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儿来。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①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教师板书大大的“海”)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教师在“山”下板书“困难”,在“海”下板书“信念”)师: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四、研读与赏析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师: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生:“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学生有感情朗读)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