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_______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从导入的故事中感受外国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从而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二、新课难的家庭又是什麽?提问: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提问: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补充介绍:有关雨果及园明园的知识1、朗读,整体感知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学生朗读感受,交流,获得一些认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小结四、作业语句上的鲜明对比。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2、提问: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你认为是什么呢?3、提问: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师生共同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赞美园明园,二是谴责侵略者。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师生交流之后达成共识。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①赞美圆明园②谴责侵略者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师生交流,形成对英法联军的认识。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