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大气压——《大气压强》一课所感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二中杨雷进入六月,天气逐渐热起来。课堂上一些学生可能要备战世界杯状态低靡、昏昏欲睡。为了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趣味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在讲《大气压强》一课时,我想到了制造“轰动效应”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早自习时,我找了两名学生到实验室用抽气机给一个铜半球抽气。两个学生累得大汗淋漓完成了任务(实验室的老式抽气机抽气的效果较差)。上课了,我把抽气的半球拿到了班级,为了进行对比又拿了一个没有抽气的半球。第一节在八年二班,课程的展开非常顺利。一名学生来到讲台前轻松的拉开没有抽气的半球;而拉另一个的时候,龇牙咧嘴拉不开。那些平时“昏庸”的同学立即来兴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候,我打开半球上的进气阀门,该同学又轻松的拉开了半球。我告诉他们:是大气压压着半球,所以才不能拉开。这一节课在波澜不惊中进行的较顺利结束。本来自己应该是第三节课,可学校临时通知把课调到第二节。“铜半球没有抽气,实验怎么做?”带着这些疑问,伴着上课铃声,我拿着本节课其余实验器材进入八年一班。我刚简单介绍:由于时间来不及,一实验本节不能做。话未说完,陶冶在下面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到实验室去做?”“好吧!”我转念一想:让学生亲眼看到抽气过程也好,就说:“但要保持纪律,不要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学生们兴奋的拿着书和器材来到实验室,我让学生把抽气机抬到实验室前的空地上。我用手拿着铜半球,说:“看一看,咱班谁的力气大,能把马德堡半球拉开?”学生之间课下总会在一起交流一些课堂上的新鲜事,这时有学生在下面低声说:“上一节课,二班郝新宇都没有拉开”。一些同学听了半信半疑,大家面面相觑,看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来?”我又一遍问道。赵磊和田雨飞马上跑到我跟前,争着说“我来,我来!”“好吧!”我把球交给赵磊。赵磊把球放在手中,仔细的看了看,一脸的不相信。只见他双手握住把手,做用力状,可是半球轻松的开了。赵磊满脸疑惑,好像再说“哪有那么难!”“现在大家认识一下抽气机,我们可以用它抽出球内的空气”,我用手一指抽气机“谁来给半球抽气?”赵磊和田雨飞两个人一个迅速转动抽气机的摇臂向外抽气,另一个用手把持铜半球。随着摇臂的转动,在排气孔发出“哧哧”声。“老师,橡胶导管怎么变瘪了?”有同学好奇的问。我让同学们围成一圈,让他们的手分别放到排气孔上。“感到了什么变化?”我问道。“老师,好像有风从机器里面出来。”快人快语的陆唯抢先回答。“对!现在我们在给半球抽气,赵磊加把劲儿!”。赵磊和田雨飞轮番上阵,一会儿,半球内气抽的差不多了。“好!现在我们再来拉一拉,看和上次一样吗?”,我关闭进气阀门,说:“看,这回空气还能进出吗?”同学们看到橡胶导管鼓起来,点了点头表示不能。赵磊和田雨飞一人把住半球把手的一边,用力的向自己一侧拉起来。两个人晃了几晃,半球纹丝未动,班级的其他男同学见状,也来了兴趣。他们有的加入赵磊一方、有的加入田雨飞一侧用尽气力向本方用力拉。女同学跳着、喊着为他们加油。“嘭”的一声,再看两队人马由于用力过猛,结果纷纷收脚不及,仰面倒地,两个分开的半球在赵磊和田雨飞的手中摇晃着。“哈哈!”看到男同学人仰马翻,女同学笑的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同学们,实验精彩吗?”“精彩,太有意思了!”“为什么大家费了这么大的力才把两个半球拉开?”“重力”,有人抢先说。“不对,是大气压力”。有人赶紧进行纠正,大家议论纷纷。听到有同学说重力,我顺势说:“重力的方向是向哪一个方向?”为了让这些学生明白,我又追问,“大家估计一下两个半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有同学说。“这个半球的质量大约2kg,我估计重200牛顿。”陆洋补充道。“半球的重只有200N,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推力大概是多少?”“应该是7-800N,”“那大家的合力有多大呢?并且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是在同一直线上吗?”“噢,我明白了”该同学难为情的用手搔了搔头发,说。“哪,老师能不能是摩擦力呢?”“是吗?让我们看一看。”听到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