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山阳县法官镇中心学校部室楼建设工程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山阳县法官镇中心学校1.1.3项目建设地点:山阳县法官镇中心学校院内1.1.4项目建筑内容及规模:法官镇中心学校部室楼为砖混四层,每层7间,共28间,为外廊式结构,总建筑面积为795.16平方米。1.1.5项目责任人:徐光鲜1.2编制依据1.2.1建设单位委托书1.2.2《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及规定》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法官镇中心学校位于山阳县城南部,处于法官镇姚湾村,学区服务半径5公里,服务姚湾及周边五个行政村10000余人口。学校创建于201世纪50年代初,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338人(其中寄宿生110人),教职工22人(含中心校行政管理处6人)。学校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各一幢,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另有8间砖木结构校舍。根据全县实施创建教育强县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申报县教体局研究决定同意该校拆除现有8间砖木校舍,新建部室楼一幢。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创建教育强县要求标准高,现有校舍很难满足教学活动,依据创强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及该校基础设施现状,拆除原有8间校舍,新建部室楼795.16平方米,解决教学用房不足问题。2.3项目建设可行性a.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实施创建教育强县,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二是教体局领导亲自到该校实地考察调研并与县级各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实施方案。三是建立检查监督小组,并对此项工程提出预案。b.前期工作扎实有序。一是教体局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法官镇中心学校也组建了基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县发展计划局、教体局、城建局对项目进行实地勘察,项目已立项批复,设计工作已准备就绪。2c.施工工地三通一平等设备完备,施工前各项准备已完全到位。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1建设规模该项目建设规模:法官镇中心学校部室楼为砖混四层,每层7间,共28间,为外廊式结构,总建设面积为795.16平方米。3.2建设内容一层设两个部室(共5间),其中1个语音室(2间),1个计算机房(3间);二层设计两个部室;三层设计5个单间为教师办公室;四层设计为多媒体大厅(会议室)。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4.1建设地点:山阳县法官镇中心学校院内。4.2建设条件:距离商漫高速公路漫川关出口5公里,有县镇水泥硬化公路直达学校;三通一平到位。4.2.1地理环境:法官镇中心学校位于山阳县南部。东、南分别与延坪镇、漫川关镇交界,北与高坝镇接壤。4.2.2气候条件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学区覆盖半径5公里。属亚热带半湿润和东南季风暖温气候过渡区,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较充沛,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1843.7小时,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3.1摄氏度,积温4752.3摄氏度,最大冻土深度23cm;年均降水量709mm,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瞬时风速24m/s,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无霜期207天,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34.3区位条件法官镇中心学校位于山阳县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或汉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属于县贫困镇,东、南、西北分别于延坪镇、漫川关镇接壤,北与天竺山镇、高坝镇交界。项目工程区位于大地构造单元东秦岭褶皱系、加里东褶皱带;并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除散层空隙潜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好。从整体E程地质角度看,没有大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存在,可以满足本工程要求。第五章建设方案5.1设计思想以人为本,崇尚合理、节约、清晰的原则,采用人体尺度、心理感觉和行为规律为依据,在追求全明设计,直接采光的同时,兼顾舒适性、功能性、便利性于一体,且该建筑为单面外廊式结构,楼梯位于房屋两侧,交通便利,疏散安全便捷。5.2主要规范、规程及规定《建筑结构可靠设计同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