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A.女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了()A.开封B.北京C.洛阳D.建康16.和下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小华: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甘英出使大秦1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8.小明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适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七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9.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北魏孝文帝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0.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请在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4分)(2)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列出这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