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分小组自学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怀“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三、汇报自学情况重点沟通讨论: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2.母亲是怎样关怀“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四、课文内容的拓展1.平常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老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五、总结全文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板书设计10秋天的怀念我母亲暴怒→安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念←去逝秋天的怀念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无私。2、通过寻找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教学用时:三个课时教学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请学生正字音,注意重音与停连。推举配乐:Jacqueline’sTear2、提问1:课文讲了什么事情?提问2: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预设回答:悲伤、难过、愧疚、后悔……3、请男女生分段朗读,读出文章的情感,进行点评4、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片段,再次单个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进行相关分析。“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你要是同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兴奋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5、总结:从这些对话中,能看出母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教学活动设计二: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1、提问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PPT展示相关知识链接: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作为一种回忆与散文相结合的文体,回忆性散文的主要价值在于作者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与事产生的有关“过去”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现在”相互交织的两种情感。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xx),生于北京。1969年去陕西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来又患肾病并进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舞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提问2:这篇散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既然回忆性散文是现在的作者对过去的作者的回忆,那从这篇散文中能看到:过去的作者与现在的作者分别是怎么样的呢?对待自己对待母亲旧“我”不想活粗暴、不理解今“我”好好活愧疚、痛苦、遗恨注:引导学生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