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学案VIP免费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学案_第1页
1/11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学案_第2页
2/11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学案_第3页
3/11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知识树: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结构:一、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西方入侵的客观结果: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打破了“闭关锁国”,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传播到中国。2、主动向西方学习: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追求个性解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推到了思想解放,影响中国人的社会习俗。3、历届政府的推动: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改变社会风俗;新中国成立后,受新中国政治制度、亲苏反美的外交政策、文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4、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观念。5、城市近代化的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如电灯照明,自来水供应、宽阔的马路等。二、表现:衣、食、住、行、风俗的变化1、衣: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1)鸦片战争前:男子长袍马褂,女子衣服宽松肥大,反映了在封建伦理道德下,人们思想拘谨、保守、呆板;服饰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以中国自产的棉布、丝绸缝制。(2)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百姓的生活,长袍马褂和西装并行不悖。民间服饰的变迁对官服形成冲击,新军和新式学堂的学生率先采用西式军装。从1905年起,清政府陆续拟定了陆军、海军、巡警等新式制服。(3)民国成立后:西服开始流行,中山装产生,并受新派人士的青睐。女性服装转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改良旗袍。中山装和旗袍,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结合中国传统服装的形制而创造的新式服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长袍马褂、粗布大衫、旗袍、欧式裙子、学生装。(中山装的涵义:身前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门襟五粒纽扣表示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后背不开逢,表示国家统一西服流行的原因:西装适体、潇洒;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民国初规定礼服以长袍、西装为准。旗袍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大城市流行,30年代成为城市女性的礼服。)(4)新中国成立后:朴实耐脏又带有革命色彩的衣着。①20世纪50年代:中山装和苏式服装:列宁装和连衣裙(布拉基)。中山装和列宁装几乎是干部的招牌服饰,根据二者设计出来的“人民装”又称干部服。(受“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苏联的影响。)②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列宁装退出舞台;连衣裙、旗袍、夹克衫,都被当作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被废止。③文革时期:衣着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受政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以穿绿军装、带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衣着以灰、黑、蓝、绿为主,耐磨耐脏。④70年代末,喇叭裤横空出世,上细下宽,拉链一律开在前方,打破了女装裤“右侧开口”的金律,体现了变革的时代潮流。(5)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颜色由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着装的色彩和款式逐渐融入国际潮流。个性化、多样化的服饰,成为人性解放的重要体现。近代服饰变迁简表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前男:长袍马褂女:旧式旗袍拘谨、保守、肥大封建专制等级森严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前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新式旗袍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男:中山装、列宁装、军装、干部服、女:列宁装、连衣裙、军装色彩浓烈、朴素单一巩固独立阶级斗争改革开放以来异彩纷呈五彩缤纷改革开放思想解放2、食(1)传统饮食(中餐):①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②饮食受自然环境、资源特产、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南方:米饭、海鲜;滇、黔、湘、蜀嗜辛辣;粤人嗜淡食,苏嗜糖。北方:面食、肉类;嗜葱蒜。)③四大菜系:鲁、川、苏、粤。(浙、闽、湘、徽等地方菜系业逐渐出名,形成八大菜系。)④各地有独特的风味菜肴和点心。(2)鸦片战争后:西餐及其烹饪方式和技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