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4.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三国时期称帝的是()A.曹操、刘备、孙权B.曹操、诸葛亮、孙策C.曹丕、刘备、孙权D.曹丕、诸葛亮、孙权4.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2015·滨州)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6.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平城是今天的山西()A.太原B.运城C.临汾D.大同7.“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A.北魏孝文帝改革B.分封制C.禅让制D.商鞅变法二、知识点梳理1.完成下列表格。著名战例交战双方战果及影响共同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形势图A:______建立者都城_________B:______建立者都城_________C:______建立者都城_________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改革有什么意义?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A.台湾B.南京C.洛阳D.北京2.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3.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史记》载: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材料三:《宋书》载: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勤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2材料二中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3)分析材料二中中原汉族南迁的原因以及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依据材料概况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4.阅读材料。材料一(魏主)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2)请你说出孝文帝改革的其他措施。(3)结合材料二,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师点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主要应把握两点,即封建化、民族融合。四、题组训练三(中考链接)1.(2015·漳洲)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2.(2013·牡丹江)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3.(2013·连云港)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4.(2015·株州)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