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课堂学习设计[科学探究]一、溶液[实验]1.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你能看到什么?将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沉在杯底部的高锰酸钾晶体周围出现一圈紫红色液体,紫红色慢慢扩大,隔了一段时间,杯中的液体变为均一透明的紫红色。[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使上面实验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些?①可以用热水;②加热;③玻璃棒搅拌;④晶体研成粉末等。2.紫色碘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里,你又能看到什么?可以看到加入的碘很快溶解,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1.溶质、溶剂和溶液。(1)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3)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2.溶液的特征。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1.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答]不是。2.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答]鱼要呼吸,说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是溶质。二、悬浊液、乳浊液1.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浮液,如泥水就是悬浊液。2.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状液,如牛奶就是乳浊液。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性)均一不均一,下沉不均一,上浮粒子大小直径>1纳米半径>0.1微米半径>0.1微米(1微米=毫米,1纳米=微米)[课内练习]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D)A.都是浑浊的B.都是均一的C.都是稳定的D.都是混合物3.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B)A.溶液五色透明B.溶液稳定、均一C.溶液可能有颜色D.溶液没有气味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是不一样的。(√)(2)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4)生产和科学实验里,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最常用的溶剂。(√)(5)动植物所需的养料必须成为溶液状态后才能被吸收。(√)5.下列属于溶液的是(D)A.黄河浑浊水B.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C.液态氧D.酒精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课时小结]重点:1.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3.溶液的特征。4.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5.溶液和浊液的区分。难点:1.溶液的概念和特征。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课外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C.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2.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3.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C)A.冰水B.泥水C.氨水D.原油4.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溶液碘酒酒精的水溶液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溶质碘酒精蔗糖氢氧化钠硫酸铜溶剂酒精水水水水5.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