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3.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导入新课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图片展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导入新课。自主学习1.北洋军阀为维护其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合作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第43~44页,学生合作完成以下内容: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答案: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答案: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答案: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4.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1)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答案: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答案:李大钊。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6.拓展延伸:(1)我们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课件展示资料)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中国的近代化共分为哪三个阶段?答案: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总结检测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D)A.宣传马克思主义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B)A.《每周评论》创刊B.《青年杂志》创刊C.《科学》杂志创刊D.《天演论》发表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①民主②科学③自强④求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D)①《新青年》②《万国公报》③《民报》④北京大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6.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有(B)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有人考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情况,应该建议他去(B)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8.下列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D)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记》③《庶民的胜利》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