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大气压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知道大气压存在的实例;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应用大气压强概念解释一些物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激发兴趣,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性。重点:大气压存在课程类型:新课实验器材:吸盘式衣钩、硬纸片、平口玻璃杯、烧瓶、鸡蛋、酒精棉花、吸管、空饮料盒、大小试管、针筒、水、烧杯、橡皮吸盘、玻璃片。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个玻璃烧瓶上塞有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插入两根玻璃管,在其中的一根玻璃管下端套一只尚未吹气的气球,另一根玻璃管接入抽气机。向玻璃瓶里抽气,观察此时气球大小的变化。(学生讨论)【讲述】同学们想知道气球变大的原因吗?噢!原来这是大气压在作怪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大气压的知识。讲授新课:板书课题:6.6大气压强【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层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空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压强,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于大气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板书)【讲述】到底有没有大气压强呢?人们似乎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那最初人们怎么会相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呢?直到17世纪中期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公开演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实验,才使人们确信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他制作了两个直径约为36厘米的空心铜半球,密合后抽去里面的空气,居然要用16匹骏马才能将它们分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多媒体)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学生验证实验】(四人一组)这是两个吸盘式衣钩,将两个它们压在一起,挤压出空气,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都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它的原理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抽出金属半球内的空气(或挤压出吸盘式衣钩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吸盘式衣钩)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图)2、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板书)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下面我们根据大屏幕上提供的实验器材,结合《学习活动卡》,来设计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学习活动卡》P.19/1、2、3、4学生上台做,教师演示,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并讲述实验过程。进一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讲述】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了玻璃瓶内被抽出了空气,瓶内的大气压强小于气球内大气压强,由于存在压强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所以气球变大了。生活中这些现象无处不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今天所学知识,列举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一些现象。3、列举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一些现象(板书)实例演示:橡皮吸盘的真空吊,可以吊起沉重的玻璃板;两块玻璃板用水挤压在一起。【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举例:①墨水吸入自来水笔的橡皮管内;②用塑料吸管吸饮料;③茶壶的壶盖上都有一个小孔;④针筒吸入注射用的药水;⑤吸尘器;⑥医院里给病人静脉滴注的装置;⑦疏通水斗的橡皮吸盘;⑧拔火罐;⑨胶头滴管。小结:1、大气对于大气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不仅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大气压是很大的。课后思考:(搜索关键词:神六航天服)1、神六航天员为什么要穿航天服?2、航天服起的作用是什么?反思:学生在列举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现象的能力较差,平时要多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6.6大气压强(课时:2—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1×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知道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2、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