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关爱社会完善自我导学案课堂目标导航1.掌握关爱社会的方法和手段。2.树立共同协作、平等合作的意识。课前预习方案○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填一填:对社会负责,每个人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还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负责需要社会中每个人各尽其责、共同协作,所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就十分必要。○议一议:有人说,一个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铸造成器。你对此有何看法?我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对社会负责,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对自己负责本身就是对社会负责。课堂导学方案【感悟生活】生:学习活动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摇,举国悲痛。但大灾之后有大爱,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用各种方式向汶川伸出了援助之手。请你回忆一下,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你都做过哪些帮助灾区人民的举动:师:教学建议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导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在完善自我的同时,还要关爱他人,关爱社会。2.学生谈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做过哪些帮助灾区人民的举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善举学习方法:1.收集关爱社会的素材;2.发挥小组合作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3.落实行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表示肯定。3.点评,然后小结:感恩社会、关爱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明确规范】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一点:怎样对社会负责。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2.学生口头或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补充,然后教师评价。3.师生共同探究:怎样才能养成“热心公益,经常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习惯?◎小贴士:No.1一定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探究哦!No.2观点提示要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使利于社会、他人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方式;创造美好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分年龄、能力、贡献大小,从现在做起。【深化体验】生:学习活动再现一个自己经历过的典型的生活情境(或是由教师提供一个同龄人的典型生活情境),然后认真体验和感悟,并在小组中交流、分享!我的感悟是:师: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对他自己经历过的或教师提供的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情境(如以下情境)进问题探究:怎样才能养成“热心公益,经常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习惯?行体验和感悟,然后交流和分享。◎小贴士:情境例示在玉树地震灾区有个10岁的志愿者——才仁旦舟。才仁旦舟家住玉树结古镇,家里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他陪着受伤的奶奶和妈妈乘坐救援飞机赶往西宁医院,妈妈住在一家医院,才仁旦舟守着奶奶,住在另一家医院。因为一口流利的汉语,才仁旦舟在陪护奶奶之余,看到哪个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有困难,就主动上来帮忙,充当“小翻译”。有的患者因为失去亲友而悲伤,懂事的才仁旦舟则用藏语轻声安慰。当记者问起才仁旦舟对志愿者的理解时,他坚定地回答:“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的困难!了解才仁旦舟的事迹后,你有何感悟?2.“感悟”提示:感悟围绕对社会负责,热心公益的角度来谈。3.点评,然后小结:才仁旦舟虽小,但他拥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我们作为同龄人要向他学习,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尽可能多地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尝试实践】生:学习活动以后我会参与以下公益活动:师:教学建议1.此环节“导行”主要是引导学生可以参与哪些公益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实际行动对社会负责。2.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未来生活的情境,也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准备怎么做。3.点评,然后小结:对社会负责首先要做好个人的事;其次要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还要培养合作意识,与他人共同协作。作为中学生,很多公益活动都可以参与,例如:为困难的人捐款捐物、到敬老院帮忙打扫卫生、义务植树……课堂小结方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