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得时间和标志,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其进步作用。能力和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有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难点:唐朝科举制的影响。【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故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展示《科举考场图》,请学生讲它反映的是历史问题?引出科举制度这一话题,请学生先自学一遍课文。制造悬念,激发兴趣。自学课文。二、科举制度的创立1、九品中正制:介绍:形成、内容、南北朝后期的弊端。过度:时代呼唤新的用人制度的出现2、科举制度的创立:介绍:隋文帝“分科举人”和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的情况,强调: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二、科举制度的发展介绍:唐太宗发展科举的情况考试级别取试名称说明礼部明经先试“贴经”,试口试,再次答策三道。进士进士及第,一名为“状元”或“状头”明法(律学)唐之法律有四种:律、令、格、式。明字(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分之八者为及第。明算试《九章》《周髀》缀术缉占,通者及调动参与兴趣听或自己讲清晰明了,便于掌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老师一起填表,观看图片。第皇帝亲试制举:贤良方能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这些都是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人才。介绍:用唐朝“文官佣”“武士佣”“大雁塔”等一组图片三、科举制度的影响简要讲:国内影响,同时比较科举制度与今天的考试制度的异同。国外影响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四、小结与拓展学习:P17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学生讲。【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