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西学东渐的潮流与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东北师大附中调研)下表为不同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翻译著作变化情况统计表。时间译著总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宗教类1810~1867795种3%3%86%1850~1899567种30%40%8%10%3.5%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的影响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洋务运动的推动D.在华宗教势力衰退解析根据图表内容可知,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占的比重很大,这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有关。C项符合题意。答案C2.(·广东广州二模)“(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答案B3.“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材料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指()。A.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向西方的学习从器物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D项正确。答案D4.(·江西新余二模)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解析近代化表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结合表中“”“”“”机器制造一事莫如振兴商务共和政治等字句,判断C项最全面。答案C5.(·江苏南京二模)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蔽,”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结合1907年的形势“,”存国粹是指保存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道德;息乱源是指抵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以阻止革命。答案B6.(·东北六校联考)“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A、C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根据材料“”民主共和可知该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功绩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而材料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功绩,故答案为B。答案B7.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代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的主题是()。→→→A.抗争B.探索C.屈辱D.复兴解析第一框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二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三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四框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产物。共同体现了中国先进人士不断深入地学习西方。答案B8.——“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