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教材,整理出关于隐私权的知识要点;2.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第三节我们也有隐私权第1课时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课堂目标导航1.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以及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2.知道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课前预习方案○想一想:公民个人的隐私包括哪些内容?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填一填: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公民有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查一查: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相关法律条文。提示:《宪法》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刑法》第245条、第246条、第252条、第253条,《刑事诉讼法》第152条,《民事诉讼法》第120条,《行政诉讼法》第45条,《人民法院组织法》第7条等。课堂导学方案【与法有约】生:学习活动说一说:你的日记被他人偷看过吗?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师:教学建议1.也可以用案例导入来提高学习的兴趣。2.再现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然后相互交流。3.点评,然后小结:公民有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走进教材】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隐私是涉及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2.公民有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2.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侵犯隐私权行为包括哪些?◎小贴士:No.1一定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探究哦!No.2观点提示:①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②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③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偷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④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感悟生活】生:学习活动案例: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师:教学建议1.也可以再现一个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案例。2.答案提示:从派出所这么做是否有法律依据,这么做会给造成什么影响来回答。3.点评,然后小结:派出所的行为不合法,他们侵犯了居民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明理践行】生: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P66楷体字材料,说一说:你身边有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问题探究:侵犯隐私权行为包括哪些?你怎么看?(2)在自己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师:教学建议1.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权。2.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未来生活的情境,也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准备怎么做。3.点评,然后小结:公民的隐私受法律的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不仅是不道德,而且是违法的行为。课堂小结方案生: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本堂课的:知识点是;重点是难点是易错点是◎小贴士:通过学习,你还有疑问吗?若有,请记录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法律与其他规则的关系。2.要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懂得依法维权。课堂评价方案1.下列关于隐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不光彩的事②只要是与个人有关的事都是隐私③与公共利益、群众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就是隐私④隐私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时下,有人用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偷拍他人的生活照片,并上传到网上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名誉权D.生命健康权3.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