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课型:新授学生姓名:小组目标定位: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重点)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难点)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结合学习目标,阅读教材P58-P60。(二)、导学练习(再结合文本独立完成下列练习)1.温故知新: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反射角入射角。反射光路.2.观察家中梳洗用的平面镜,说出它的特点:3.在站在穿衣镜前并前后左右移动,观察你在穿衣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请你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像与物体大小,平面镜成的像是像。二、探究学习(学生先对每一个题目进行独立思考后,才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问题引入:在猴子捞月故事中,为什么猴子没有捞到月亮.2.观察:平静的水面,小镜子,平板玻璃,汽车的观后镜,钢勺表面,电筒的反光镜属于平面镜的是观察P58图4-17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及现象: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画出像和物的连线量出连线与玻璃板的角度说明像和物连线与镜面,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说明像物物到镜面的距离移去B蜡烛,用光屏在在像的位置看能否接收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像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像与物体大小,平面镜成的像是像。实验反思: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和的问题。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该实验重复做了几次,是为了例1:一位1.5m高的同学,站在一1m高的平面镜前3m处,若他能在镜子中看到他的全身像,则,他在镜子中的像的高度为。像距离镜子m。像距人m,当该同学向镜子前进1m则镜中的像向移动m,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不变”)例2: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或物技巧:平面镜成像特点巧记像物关于镜面平面镜成像特点:,,,AAB解题小结:平面镜成像作图先作。应用虚线表示的是(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问题的提出: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2.画图分析:如图的发光点和平面镜[问]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2.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分析:①这两条反射光线__________相交.但其可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_________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其实际是的交点。所以平面镜所成像是像(三)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如穿衣镜)2.利用平面镜(如潜望镜)(四)球面镜(课外知识介绍)1.球面镜分为和2.凸面镜:反射面向外凸的面镜,比如汽车的观后镜,能使反射光变得发散。可成缩小的虚像,可增大观察范围3.凹面镜:反射面向内凹的面镜,比如汽车的车灯的反射镜,五观科医生的聚光镜。能使反射光变得汇聚。可成放大的虚像,还可成实像,可获得平行光。三.反思和小结: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像与物体大小,平面镜成的像是像。2.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3.平面镜的应用:四.课堂反馈:1.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2.平面镜可以改变_________,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3.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