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惠州模拟)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加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解析:修建水库一方面使得库区土壤水分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水面增大,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答案:C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解析:该图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A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答案:D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解析: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甲、乙、丙三处都位于西风带,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温带荒漠。答案:B5.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由于受地形影响,乙、丙两处植被不同,所以其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答案:D读下图,回答6~7题。沿南纬某纬线乙大陆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6.甲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A.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均为地中海气候解析:图中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亚欧大陆)比较突出,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A7.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C.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D.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解析:①是由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形成的温带荒漠带;⑤是由于安第斯山脉对西风的阻挡而形成的温带荒漠带。答案:C(·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8~9题。8.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高纬生存环境的针叶林带。答案:D9.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解析:由图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的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所致。答案:B(·杭州模拟)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0~12题。10.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答案:A11.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解析: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答案:A12.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解析: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答案:B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