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导,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解析:区域有一定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与其他区域有区别;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答案:D(·常州期中)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读图回答2~3题。2.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解析:甲地位于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乙地位于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其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答案:B3.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次生盐碱化D.水污染解析:土壤次生盐碱化通常是由不合理灌溉引发的。答案:C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4~6题。4.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解析:甲为松嫩平原,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松嫩平原作物的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故其降水多于甲区域。答案:B5.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解析: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较肥沃。答案:A6.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丁省为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大。丙省为山东省,人口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答案:D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7~8题。7.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8.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解析:本组题考查区域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首先根据区域边界轮廓特征、河流特征,判断四个区域的名称,从甲到丁依次是:东北三江平原、山东半岛(乙处为黄淮海平原)、浙江南部、珠江三角洲。第7题,甲地纬度高,冬季漫长;乙地属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丙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是低温湿润。丁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雨季长,降水丰富。第8题,甲地应保护好沼泽等湿地;乙地的黄淮海平原农垦历史悠久,缺少可垦耕地,发展的方向应是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并改造中低产田;丙地地处浙闽丘陵,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生产并不是因洼制洼,而为因洼制宜。答案:7.C8.C(·安庆模拟)读图,回答9~10题。9.A城市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水能丰富B.劳动力丰富C.市场广阔D.矿产资源丰富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A城为攀枝花,附近有煤、铁矿分布,所以其形成钢铁工业中心的优势区位为丰富的矿产。答案:D10.该城市在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①矿产资源枯竭②劳动力短缺③空气污染严重④土地闲置⑤能耗高,效益低⑥就业压力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④⑤⑥解析:资源型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答案:C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11~12题。11.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条件②市场需求③农业技术④地价高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