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东经106.8°地形剖面图及沿剖面各地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图,回答1~3题。1.山脉①是()A.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分界线解析:宝鸡在渭河平原,其南侧为秦岭,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作物熟制两侧多为一年两熟。答案:B2.地形区④的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0%~70%,主要原因是()A.夜间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C.夜间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D.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解析:④为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地形热量在夜晚不容易散失,导致夜晚气温高;温度高则空气上升运动较强,有较多水汽的气流上升冷却而出现降水天气。答案:C3.该图反映出降水与地形的关系是()A.海拔越高,降水越少B.海拔越高,降水越多C.山脉的南坡降水多于北坡D.山脉的南坡降水少于北坡解析:从图中看,海拔与降水的关系不明显,但在同一山地的南侧降水量要明显大于北侧降水量。考虑风向,夏季风都是从南方吹来的,则山地的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故南坡降水多。答案:C读下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①、②山脉的正确叙述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地势阶梯的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巫山,②为太行山,它们都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答案:B5.右图中M区域不易发生的问题是()A.干旱B.洪灾C.土地盐碱化D.沙尘暴解析:M区域的沉积物(冲积土层)颗粒较粗,有利于水分(灌溉水)下渗;地下水埋藏深,干旱季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答案:C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6~10题。6.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解析: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山区,气温相对较低;丁区域位于海洋,根据温度数值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的海洋要比陆地气温低。答案:D7.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位置解析:因为M地为山地,其气温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所以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答案:C8.图示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季雨林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其典型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B9.图示地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雨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解析:该地区受季风的影响,特别是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降水丰富,所以该地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答案:B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径流量丰富②汛期短③流速缓慢④落差较大⑤结冰期短⑥含沙量较小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武夷山附近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汛期长,无结冰期,径流量丰富,含沙量较小。答案:A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其与图中②线吻合。答案:B1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解析:①线以北的东北部和北部小部分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地区,A错;②线以西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B错;③线以东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分布着我国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C正确;①线与④线之间的青藏高原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虽然受夏季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