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九年级物理《11.5机械效率》导学案(无答案)班级:姓名:课前复习:1、功的两个要素:2、功的计算公式: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小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其中不小于可以理解为等于或大于。等于的条件:(理想情况)大于的条件:(现实情况)自主学习:一、新课导入1、现实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需要高效率?举例说明。二、新课学习(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理解。通过同学们对课本提升钩码所做的功进行分析,根据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小组合作完成)1、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什么提升一定到的高度?2、提升时,升高了多少m。根据功的原理,把钩码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必须做的功为多少J,这些必须做的功叫什么3、我们提升钩码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些功。这些功叫什么?在上面方法中,除了把钩码提升所做的功外,还做了那些功。①、克服做功克服做功通过以上情形,额外功的产生主要是克服什么和什么做的功呢?4、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根据上面的分析过程:回答你是怎么理解下列问题的:有用功:总功:额外功:(二)机械效率的理解与运用。1、通过学生对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做相同的有用功,所做的总功越少越好还是越多越好?或者做相同的总功,所做的有用功多还是少好。分析出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等于什么强调:机械效率仅仅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有关。机械效率与功率,及单独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多少没有关系,仅仅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有关。自读课本P22最后两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提高机械效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功提高机械效率,即通过减少和。2、理解运用推导公式当堂巩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某机械在使用时机械效率为75%,则这机械使用时,额外功占总功的____,W有用:W额外=____。2、小刚重为10N的铁桶从井中打水,井中水面到井口距离为3m,装满水后桶和水总重为40N,则提起一桶水的过程中,人至少做了_______J的功,这次利用水桶提水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如果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某人用F=40N的推力匀速将一个重200N的物体推上高h=1m、长s=6m的斜面,则此人对物体做的总功为__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__J,摩擦力为________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4、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斜面长度相同时,倾斜程度不同,斜面的机械效率_______;当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长度不同,它的机械效率_______。(填:“相同”、“不同”)5、一个人用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提高4m,人对绳的拉力是240N,则有用功是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J,额外功是___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6、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A.杠杆最多B.动滑轮最多C.滑轮组最多D.一样多7、体重是400N的同学用重10N的水桶,提起重为100N的水沿楼梯送到5m高的宿舍里使用,完成这一次提水,做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A.500J、50JB.500J、2050JC.550J、2000JD.2500J、50J8、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得到以下几个答案中,正确的可能是()A.0.75%B.75%C.100%D.101.5%9、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机械效率高,这表明()A.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B.甲做的总功比乙做的总功少C.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多D.做相同的总功,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做的有用功少《机械效率》导学案(第2课时)班级:姓名:课前复习:有用功的理解总功概念的理解机械效率的理解额外功的理解自主学习:(一)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第一怎样才能测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自读)通过对公式推导分析其中W有=Gh其中W总=FL通过推导得出要想测出斜面的机械效率,必须测出GhFL这四个量。引导学生注意:在测量Lh时应注意从小车的底部开始,到小车的底部结束。在拉弹簧侧力计时应匀速沿着斜面慢慢拉动。第二探究(根据学案实验步骤分组合作完成。)首先提出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1斜面的光滑程度2斜面的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