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垫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二、学生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三、设计思想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大气的运动可采用直观图示法进行教学。1.按照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或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分布不均—→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这一线索,边讲边画热力环流基本模式图。2.归纳总结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爱心专心1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六、教学方法引导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新课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花枝招展,红旗飘飘的现象,自然是有风的存在,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很快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引起学生兴趣。与身边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热情。讲授新课一、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分析播放教学视频密封箱内热力环流,指导学生观察密封箱内大气的运动情况,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到期运动的路线画出来,总结规律,从而推断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学生认真观察教学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大气运动的路线图,总结并且谈论其规律和成因。教学视频演示的大气运动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接受,又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大气运动的路线,更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二、热力环流的形成通过上一部分的讨论,学生已经对大气涌动的成因有所了解,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地面冷热不均就会导致大气垂直方向上有上升和下降运动,而大气的垂直运动又会导致大气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从而使大气从高压向低压运动,这样就形成热力环流圈,此部分内容一边讲解一边画图配合,并且要求学生也按步骤画图。学生通过来时的讲解和图示,自己动手画热力环流图,可加深对热力环流形成的记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气压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画图时如果是遵循老师讲解的步骤,那么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启发学生描绘热力环流原理图具体操作步骤1、指出图中若A、B、C三地受热均匀则大气无运动。2、分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