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党组织现状透视与对策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推进,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但在一些地方,私营企业党组织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令人担忧。1、党组织的地位难确立。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凡建立在中国土地上的企业,都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和制约,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在一些私营企业,党组织不被重视、不受欢迎,少数私营企业主甚至不愿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党的组织。有的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是形同虚设,有其名而无其实。人、财、物权均集于“老板”一身,党组织既不能决定人事任免,也不能决定收入分配,企业中的党员及党组织负责人为了不被“炒鱿鱼”,时时得看“老板”脸色行事,围着“老板”转。执政党的地位实质上在一些私营企业成为从属地位、附庸地位。2、党组织的工作难开展。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带有比较强烈的趋利特征,一些党员价值观念错位、党性观念淡化,对组织不热不靠;有的私营企业主只希望党组织给企业增加政治资本装门面,不支持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私营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很难安排专门的时间,有的连纪念“七一”等重大活动都不能统一组织。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客观上受制于业主,主观上也有顾虑,担心影响经济收入。在经费问题上,国家未从法律或政策上对私营企业提出明确的规定,企业主又不愿提供,有些工作(比如订阅党报党刊、开展评比竞赛、组织培训学习等)基本无法开展,不少党务干部抓党务成了义务劳动,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3、党组织的作用难发挥。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相比,私营企业中党的领导的实现形式是间接的,且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制约手段,因而使得企业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难以有效地监督引导企业主依法经营,履行义务,难以有效地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有效地实施对群团组织的领导。造成上述“三难”现状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4条:第1页共5页(1)理论研究断层。我们党的党建理论诞生于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发展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其中的许多理论观点对指导当时的革命实践发挥了重要的引路作用。比如通过发动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夺取革命政权等等。这种“革命党”的理论对夺取政权有指导意义,但对搞建设,发展生产则有些方面不适应。五八年“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便是一例。通过群众运动能够取得革命成功,是因为战争时期领导者的指挥才能起决定作用,而对广大士兵的要求是需要政治上的坚定和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而个体科技文化素质要求相对低一点。同样,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些理论到市场经济时代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近几年各地虽然也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对私营企业党建研究一直未有重大理论突破,有些意见比较原则,实践中很难操作。(2)政策规范滞后。近年来,私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有益补充”、“必要补充”,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但对如何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工作,一直缺乏指导性的意见,有关私营企业党组织的政策规范出台相对滞后。中共中央(1997)4号文件和《XX省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条例》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地位和作用等作了规定,而私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职责、作用,并未明确,实践中缺少权威的依据。(3)体制转轨脱节。目前,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是随经济体制转轨应运而生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上头”无主管部门。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因而有必要对私营企业强化领导和监督。但在私营企业内部“老板”一人说了算。企业党组织要参与决策,业主说按你的决策亏了怎么办。企业党组织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开展活动,党员说我们拿的是计件或计时工资,参加活动谁发工资。企业党组织要对业主实施监督、约束,业主可能就要让有关人员“下岗”。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导致党组织负责人无所适从,缺少生存的必要条件。(4)人才资源匮乏。缺乏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也是私第2页共5页营企业党组织存在“三难”现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