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概念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等。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3.初步理解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发展性等特点。4.分析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选择君主立宪制度的原因,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5.懂得联系时政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教学方式]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循着“议会的历史演变”的思路对课本上述内容进行整合。议会的历史演变教材资料议会制的雏形:中世纪对王权有一定限制的封建议会(13—17世纪初)英国早期议会会场(图片)英国的宪政传统(楷体字内容)国王与议会冲突日趋激烈: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议会数次被解散(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霍布斯的思想(楷体字内容)议会与国王的反复斗争(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洛克的思想(楷体字内容)现代政党制度的起源(楷体字内容)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权利法案》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内阁制的形成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从“国王的议会”到“议会的国王”詹姆士一世玛丽和威廉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要结合主题思路做大胆地取舍。比如本课中关于内阁制的形成一段楷体字和正文内容,只有助于学生认识什么是责任内阁制,这是政治课会强调的内容,而并不能让学生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如何体现议会权力上升的历史进程,所以这段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缩略和替换;另外课本P141“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图也不能对“议会的国王”做说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位的时间是1555—1603年,如果教师用今天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图片做替代,相信效果会更好。2.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教师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如用不同时期国王的图片说明国王逐渐的“统而不治”;用“Parliament”(议会)一词的由来说明议会的特点;补充《大宪章》、《权利法案》等原始材料的摘录内容,说明议会制度的不断发展;通过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认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不断成熟并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最终确立。补充部分时政资料,如英国2004年9月关于猎狐禁令的通过引发的各方争议的报道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通过2003年布莱尔准备为伊拉克问题丢官的报道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等。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感悟到“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3.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体验历史用心爱心专心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分别选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民主政治的原因,归纳出其中的一般规律,以此为前提,推导出近代英国选择君主立宪制的原因,并用课本提供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4.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详见[教学构思])5.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上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完成作业:(1)为什么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为什么古代雅典选择民主政治?作业无需学生用翔实严密的论据进行论证,主要用课本引用的史实作为论据,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关键是学会归纳和演绎这种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上的选择。作业可以通过展览、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和交流。作业可视为整个单元教学前的学习调查,教师可以利用其相关信息加强对本单元各课某些具体环节的设计。[教学构思]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预期效果1.概念剖析: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情景创设:①代议制度的英文翻译是:representativegovernmentsystem;②在英国议会网上对议会这个单词的由来也有这样一段说法:OriginofthewordParliamentDidyouknow?…thattheword‘Parliament’comesfromtheFrenchword‘parler’,tospeakorparleyandtheLatinword‘parliamentum’whichwasappliedtotheafterdinnerconversationsheldbymonksintheircloisters.问题设计:请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