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北师大版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整理课文内容,结合文中图片及教师提供的资料,较全面地认识都江堰与编钟,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懂得文字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历史文物和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了解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结构及其水利灌溉作用与编钟的神奇。教学难点:通过都江堰巧妙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体会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空前繁荣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在科技与艺术领域也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智慧之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味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吧!二、探求新知(25分钟)一、都江堰分四部分:(1、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2、修建原因3、运作结构及原理4意义)1、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展示李冰父子以及二王庙图片,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李冰父子。2、修建原因:排涝防旱3、运作结构及原理此为本课重点及难点。以示意图、实景图,部分图、全景图等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探讨各部分发挥着怎样的功能与作用,以及都江堰的管理与维修。展示交流: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你知道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就你所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在此,教师可准备一段视频,事先分段截取,在课堂上适时选择播放。4、意义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过渡:如果说都江堰工程的巧妙设计,让我们领略了祖先的创造力。那么编钟的神奇,更像是人们诉说着先民的智慧之声。二、神奇的编钟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着一种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表演形式,被称作“钟鼓之乐”,代表着其发展水平的便是编钟。图片展示,学生阅读讨论:编钟有何神奇?三、归纳升华:(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非凡成就——都江堰与编钟。这些成就是祖先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积累,创造力的表现。他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古代文明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创造。四、达标测评(学生完成5分钟)自我测评、《创新设计》。五、板书设计一、都江堰1、主持修建者、修建时间、位置2、修建原因3、运作结构及原理4意义二、神奇的编钟1编钟的组成2、意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