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二节树立法律权威第1课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课堂目标导航1.理解依法治国的目的和要求。2.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内涵。课前预习方案○说一说:用一句话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维护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填一填:依法治国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查一查:我国已有的现行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有多少?到2011年2月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共有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近8600件。课堂导学方案【激趣导学】生:学习活动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都曾遭遇过矛盾与冲突,你是否有过在矛盾和冲突面前用理智战胜情绪而依法行事的经历?想一想,然后写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搜集体现“人治”与“法治”主题的相关法律案例或典故来创设情境,以此导入本课主题“依法治国”。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交流自己依法行事的经验或不依法行事的教训,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初步的认识或体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做到有法可依。3.点评,然后小结: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与冲突,由于对待的方式不同,我们都有不同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在社会主义法治时代,我们在处学习方法:1.自主归纳教材基本知识;2.会利用教材小栏目理解教材;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理问题和矛盾时一定要依法行事。【走进教材】生:学习活动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依法治国的目的和要求。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内涵。师:教学建议1.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范围,规定自学的时间,说明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2.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学的体会和收获,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成对教材的归纳。3.师生共同探究:人治与法治有何区别。◎小贴士:No.1探究时要注意联系本节课的知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完成!No.2观点提示人治轻视法律,在人治的社会里,人大于法、权大于法,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是是比人治开明和进步的主张,它要求国家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要求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感悟生活】生:学习活动再现一个自己亲历的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典型案例(或是由教师提供一个同龄人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获得感悟。我的感悟是:师:教学建议1.营造活动氛围,激发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或由教师提供典型的情境(如以下情境),并对对此进行体验和感悟,然后交流和分享。◎小贴士:情境例示问题探究:人治与法治有何区别。一个父亲将他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独生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毒害,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对上述案例,你有何感悟?2.“感悟”提示:在上述案例中,父亲的行为是违法的、村民的看法是不对的。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要严格尊重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得违背法律。3.点评,然后小结:我们进入法治时代,在矛盾、纠纷面前,我们不能感悟用事,我们要以国家的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明理践行】生:学习活动李红所在的村近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村委会丢失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为尽快查个水落石出,冯书记和村长召开了党支部及村民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运用乡中学的160名学生对全村进行普遍搜查。听到这个消息,作为中学生的李红犹豫不决:我参不参加搜查?假如你是李红,你会怎么做?师:教学建议1.此一节的目的是导行。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矛盾和纠纷面前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作为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中学生李红,应该知道村里的决定是违法的,因为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要严格尊重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得违背法律,所以,作为中学生不应参与此次活动。2.在本环节中可以选取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也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会怎么做。3.点评,然后小结:依法治国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