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课型:新授课设计人: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过程与方法: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一、回顾与预习:和学生一起复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学生猜想……(引导“可能与距离有关)二、探究新知:1、有关概念: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焦距:用f表示2倍焦距:用2f表示注意事项: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1)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2)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3)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4)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FFFF(作图法)三、当堂训练与检测:1.在图中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其像的位置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此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的位置.3.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5.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B、C、D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是凸透镜的焦点.6.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只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那么应将凸透镜_______移动.(选填物距u像的特点像距v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u>2fu=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