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科研方法作者:贝志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021更新时间:2006-10-27一、什么叫微型课题?“微型课题”也叫“小课题”、“校本科研”,是校级课题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它关注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选题,关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它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即发生研究;它不需要固守着3—5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结题。很显然,这是一种短、平、快的研究形态,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的“快乐便桥”。二、为什么要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理应是“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有能力也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思索、研究与改进。由教师来研究并改进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而,教师参与研究的首要价值不在于发现教育的普遍规律,而在于能够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校而言,学校的科研要真正体现实效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全员参与性,“小课题”研究能满足学校科研的这些需要。因为“微型课题”有以下一些特征:1、节约性:一方面可以为学校节约在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收到投资小,收益大的效果;另一方方面还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进行研究和思考,充分体现了科研的全员参与性。2、目标性: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可以让教师更容易找到研究的方向,将大课题的思考与研究放在了日常教学中,让教师明白搞科研是自己的事。搞科研就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揭开了教育研究科研的神秘面纱。3、实用性:通过“微型课题”研究的探讨与实践,使教师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得解决,使一些理论问题得到论证和实践。三、怎样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一般为以下步骤: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形成课题——组织实施——成果鉴定-成果交流(推广)。“微型课题”研究最关键的是研究课题“来源自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现就“小课题”研究向大家作一些具体的个案介绍。专题一:作文思维训练问题:学生作文立意往往千篇一律,平淡肤浅,缺少新意。这里除了学生的生活阅历窄、思想认识水平低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制约作用。做法:教师运用多种实例解决思维的多样性。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讲一些智慧故事和文学故事。如同是写秋天,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着眼于悲凉飘零之感,而作家峻青的《秋色赋》则着力于抒发喜悦赞美之情。由此训练学生从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看问题,启发学生依据“东施效颦”反向立意,可确立“勇于挑战自我”、“改变现状”等观点;依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反向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环境不是决定因素”;依据“欲速则不达”反向立意为“欲速则达”等。发散思维训练,使思维更具全面性;辩证思维训练训练,使思维更具深刻性;逆向思维训练,使思维更具创造性。专题二:网络教学的情感交流问题:网络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缺少了传统教学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氛围。教师被计算机所替代,E—Mail、BBS等通讯手段代替了师生间的面对面交流,“人性化”有被“物性化”代替的趋势。做法: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网络资源时,要求把情感符号设计进去,如注意页面的整体布局、颜色和动画的使用及录像资料的制作等。这些情感符号的运用,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产生和交流,比如录像资料,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录像资料,给学生以亲切感。另外,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到其中,使其成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份。还采用E—Mail、BBS和讨论区等行之有效的反馈方式,克服情感交流不足。专题三:作业评语师生互动问题:长期以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是班主任的“专利”,难道任科教师就不能给学生写评语吗?经过调查显示:92%的学生希望任科教师给自己写评语。做法:第一次评语——普写。开学前向前任教师详细了解本班孩子的情况,开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