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对奥运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感受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旋律特点、情感、结构,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有感情地演唱《手拉手》,了解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唱准大附点节奏和切分音。了解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及歌曲创作背景。教学重点:正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手拉手》。教学难点:分辨旋律行进特点、情感及其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奥运期间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它们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词曲之间寄予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憧憬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我和你》以优美柔和的旋律,含蓄地表达了中国人对百年奥林匹克梦圆的欣喜之情,更向世人传递着一种声音:地球村永远是一家。有一首歌曲,与《我和你》的含蓄婉约风格不同,请听——(播放视频)二、学习歌曲1、歌曲介绍——这首歌既唱响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又将奥林匹克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它是历届奥运会传唱最广的主题曲,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Handinhand》。)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演唱形式。(领唱、合唱)3、学生边划拍边随琴唱谱,感受歌曲节奏特点,找出跟唱过程中不大容易掌握的节奏和音符。(大附点节奏和切分音)4、完整视唱曲谱,边唱边用手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进行特点。领唱部分:同音反复为主,前半句上行级进,后半句下行级进。合唱部分:跳进为主。5、尝试填入中文歌词演唱。6、按节奏朗读英文歌词,纠正发音。7、随录音演唱英文歌词。8、学生讨论——歌曲演唱创编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带领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感受其不同的效果。三、欣赏《奥林匹克号角》1、介绍曲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听赏兴趣。2、初听《奥林匹克号角》。听辨乐曲演奏的乐器,了解乐曲演奏形式。(管弦乐)3、欣赏乐曲第一乐段。(出示乐谱)①听一听,唱一唱。思考:旋律的走向是上行、平行还是下行?旋律中哪些具有号角的特征?你能听出主奏乐器吗?(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②用笔杆在凳子上敲出密集均匀的鼓点。听音乐,给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延长音后加入鼓点,力度为强;给谱例中的最后一个音加入鼓点,力度为渐强。③指名学生表演并进行评价。3、欣赏乐曲第二乐段。感受主要演奏乐器。(铜管乐)5、聆听第二乐段,带领学生随乐而动——手挽手晃动身体,感受B段旋律特征。(节奏宽广舒展、旋律深情婉转)6、用行进的步伐感受第三乐段旋律特点。(激越、振奋的号角声,情绪高涨,力度增强。)7、分析乐曲结构。AA+BA+B+A′8、完整聆听,增强音乐感受。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