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2我能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练笔。独立阅读:1.面对巴迪的诗,母亲的评价是,我的心情;父亲的评价,我的心情。后来我知道也好,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我”心理变化的句子。3.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对子交流一、反馈独学、批注情况、二、小组讨论交流:1把母亲的评价用——画出来,父亲的评价用~~~画出来。2.读课文,文中的“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得意洋洋)---()----()---()----()---(醒悟)3.同一首诗,为什么得到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答:-------------------------------------------------————————————————————————————————————————————————————。4.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幸运”的?答:—————————————————————————————————————。5.假设你的生活中缺少一股风,你会怎么样?——————————————————————————————————————————————————————————————————————————————。展示提升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交流学习中的疑惑与收获。拓展延伸:1.在本文的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2.阅读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朱自清的《背影》,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