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单【课题】:《幼时记趣》【备课组】:初一语文组【主备人】:陈永涛【备课时间】:暑期【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二、活动方案(一)创设情景导入: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追亿幼时的童真童趣。作者简介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二)活动过程活动一:1、学生朗读课文,明确重点字词,并写到小黑板上2、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感情。(教师引导)活动二: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并翻译全文。(自学、讨论、交流、纠正)((三)课堂检测利用小黑板互测.《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字词句翻译(四)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要掌握的重点内容1三、作业1.抄写书下注释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复习上堂课内容2.深入分析文本三、活动方案(一)创设情景(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小组之间用小黑板互相检测上堂课内容围绕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句展开活动二: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思考1: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思考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三)课堂检测见附表(四)课堂小结师生总结本课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及中心三、作业1.抄写书下注释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幼时记趣·综合能力测试(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苏州人,________代作家。2.解释字词。(1)拟()(2)强()(3)素()(4)唳()3.翻译下列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②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给加粗的字注音。①以土砾()凸者为邱②怡()然自得③凹者为壑()④盖一癞蛤蟆()也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①凹者为壑()②不觉呀然惊恐()③捉蛤蟆,鞭数十()④以土砾凸者为邱()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②使与台齐()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④余年幼,方出神()5.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常蹲其身()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④鞭数十,驱之别院()6.翻译句子:①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________________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文: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