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从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认识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强调毒邪于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正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于整体相并重的一门系统的完整的临床科学。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理论,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我院“唯学、唯人、求强、求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必要的基础知识,激发起学生学好中医外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并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讲授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掌握常见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课程讲授知识点较多,课时少,讲课速度快。重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医外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互动式、引导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时数分配表《中医外科学》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践指导自学小计1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11文字教材CAI课件2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11文字教材CAI课件3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22文字教材CAI课件4中医外科科学疾病辨证33文字教材CAI课件5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33文字教材CAI课件6疮疡66文字教材CAI课件7乳房疾病44文字教材CAI课件《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8瘿00文字教材网络资源9瘤、岩00文字教材网络资源10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010文字教材CAI课件11肛门直肠疾病44文字教材CAI课件12泌尿男性疾病66文字教材CAI课件13周围血管疾病66文字教材CAI课件14其他外科疾病22文字教材CAI课件合计4848(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何清湖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1)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2)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2007年。(3)王家忠,魏鞍钢主编.《全国中医院校各科课程习题集?中医外科学习题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