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经营管理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他不仅含有深邃的哲学观点,更像是一部美妙的哲学诗篇,给现代人管理国家、社会、企业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下面仅就其中体现出的有关企业管理思想进行探讨。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流派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改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代表流派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兵家(代表人物孙武)等。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的新儒学——程朱理学,在深化传统儒学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主要管理思想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的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和谐、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兵家注重战略,这些管理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三、儒家流派传统管理思想儒家也称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管理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和谐,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精华理念,可以做为提升企业管理人品质修养的文化内核。代表人物如被誉为一代儒商的香港企业家李嘉诚,便是以儒家思想管理企业取得了令世人嘱目的成功。(一)以人为本孔子主张以人为本、王道仁政,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仁治、礼治、德治和人治。其一,仁治。所谓仁治,以“仁”为核,讲究“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仁”,即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人看,正视人性优点与弱点。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都对又都不对。人性,辩证的看,本善亦本恶,既有善端,又有恶端。“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是“仁”的根本要求。儒家以为,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有爱人之心,不仅爱自己,还要爱他人,而要做到“仁者爱人”,就必须“克己复礼”,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礼制规范。仁治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以人为本,关心客户与员工,注重换位思考。在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客观看待人性至关重要。看到人性中的善端,就能信任、授权和奖励,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看到人性中的恶端,就能约束、监督和处罚,让人们自我约束、克服怠惰、避免堕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企业有社会责任感,不仅关心自身,也关心客户、关心员工,强调管理的换位意识,充分从客户和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其二,礼治。所谓礼治,就是建立道德行为规范,以之为纲,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儒家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主张“为国以礼,礼让为国”,强调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贵贱、上下、尊卑、亲疏皆有区分,“使人各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礼治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做好全面规范化管理,强调文化体系建设,用“礼”规范员工行为。在管理中,“礼治”就是进行全面规范化建设。“礼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包括企业组织架构明晰、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工作流程简便高效、员工岗位职责权利清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等。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规范化的五个层面,包括组织规范化、流程规范化、制度规范化、文化规范化、信息规范化五个方面。其三,德治。儒家继承周公“敬德、明德、修德”的思想,主张依靠礼义道德来教化人们,唤醒内心之反省,使之日趋于善。同时,还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六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