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的影响最大的两部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讨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文化信息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杨译本多采用异化的译法,霍译本更倾向于归化的译法。虽然译者在翻译中遵循了不同的指导原则,但他们传递原文中所承载着的文化的使命却是相同的。译者只有深刻理解并有效表达深层文化信息,才能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这也是衡量文学名著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AbstractInthispaper,wediscusstheimportanceofculturalinformationinthetranslationofthetwopartofthe"dreamoftheRedChamber".IncontrasttoYang'stranslation,thetranslationofHuo’saremoreinclinedtodomestication.Althoughthetranslatorsfollowdifferentguidingprinciplesintranslation,theyconveythesamemissionoftheoriginalculture.Onlybydeeplyunderstandingandeffectivelyexpressingthedeepculturalinformation,canthetaskofculturaltransmissionbeaccomplished.Thisisalsoanimportantstandardtomeasurethequalityofliteraryworks.关键词:《红楼梦》直译音译Keywords:AstoryofthestoneLiteraltranslationTransliterating一、前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典范之作,凝聚了中国文化,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习俗,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红楼梦》的翻译至关重要。中外许多著名的翻译家都做了不同的尝试。到现在为止反响最大、最能得到学术界认同的《红楼梦》译本是霍克斯翻译的AStoryofthe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ADreamofRedMansions。两个版本的翻译都十分精彩,成为研究英译翻译策略的最佳案例。不过两个版本的翻译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翻译的不同代表着某种深层文化的不同,本文试图浅析这种不同的文化因素。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这些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霍克斯更多的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需要,多采用的意译的方法,也就是翻译理论界的归化的方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化入英语语言文化中,将不同的历史文化高明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得《红楼梦》更好的被英语读者所接受。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传播。但是霍克斯的翻译方法,毕竟是一个将源语言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归化进入译入语中,有时候就会出2现翻译地不够准确。杨翻译中国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时候,于霍的翻译策略不同。他们更多的采用直译,即翻译理论界的异化方法。杨氏翻译主要以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目的,尽可能的最大程度的将中国的文化现象介绍给译入语的读者。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很多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尤其是有中国特色文化的东西,就必须用直译向译入语读者呈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不是经过改造的似是而非的东西。二、杨译与霍译翻译对比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译。方梦之认为译文的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就叫做直译。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又道是“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杨译Fliesgoforcrackedeggs.EvenifthisLiuwomandidn’tstealanything,shemusthavebeenuptosomethingorpeoplewouldn’thaveaccusedher.霍译Whenfliesgatheronanegg,itsgenerallyassignthatthereisacrackinit.Shemaynothavestolenanythinginthisinstance,butIsuspectsheisnobetterthansheshouldbeforallthesepeopletobecomplainingabouther.“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是一个中国的俗语,这是一个比喻,比喻一个人犯过错误,存在污点所以别人才会把不好的事情归罪到他身上。杨译这个俗语为Fliesgoforcrackedeggs和霍译Whenfliesgatheronanegg,itsgenerallyasignthatthereisacrackinit都是直译,都生动地描述了苍蝇和有缝的鸡蛋这个活灵活现的形象,而没有翻译为一个比喻的意义。这样的译法符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征。我们知道,这句话是王熙凤说的。《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没有什么学识的人,但她伶牙俐齿,反映敏捷,善于巧笑怒骂。两人这样直接的翻译,水平不相上下,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容易让外国读者从生动的形象理解这句中国俗语的含义,也体会到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不过,全部直译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