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參考書目一直以來想根據自己學習的體會,列一份中國考古學的參考書目。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最大的顧慮是怕由於自己學力不逮,所推薦書目對他人有所誤導。所以遲遲沒能發布。現在博雅論壇人氣很旺,且有迅公、吾從周等師長把關,即便書目不盡如人意,也可以及時指出。這樣一想,也就有些釋然了。書目主要推薦給那些沒有系統學習過考古學專業知識的朋友,希望能够在閱讀中加强對中國考古學的理解。也同樣是出於這個目的,所還書目就沒有過多强調研究成果的前沿性,更多考慮到的是學科的基礎知識的延伸,也就是指教科書編寫主要依據的那些研究成果。這樣就不免顯得有些“落伍”,但我想,對於瞭解學科發展過程,打好基礎,應該還是不無裨益的。書目的選擇主要根據個人學習過程中的搜集,這些文獻絕大多數是數年前準備考研時閱讀過的。除了專書已經購置外,單篇論文也都複印之後彙集成册。個人認爲即便是備考,也是很有用處的資料。至於各段考古其它精彩的研究成果,未能一一列舉,主要考慮到作爲入門學習,一般尚未考慮專業方向的區分,因此也就暫時不必過多涉獵。同樣是這個原因,書目中幾乎也沒有列出發掘報告。我想,如果需要的話,不妨在此基礎上,列舉一些進一步閱讀的專業文獻,以便可以對某一專業方向有更爲深入的瞭解。不過,那也就不是我能力所及的範圍了。或許只能對有關歷史考古的文獻再作提示。另外,因爲書目其實更是提供給那些有志於報考北大考古系的朋友,故而書目的選擇不可避免地具有一點傾向性,這並非對北大之外的考古學成果有所偏見,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書目有不當之處,敬請師友批評指正。《中國考古學》參考書目總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科林"倫福儒,保羅"巴恩《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考古學史與考古學理論蘇秉琦《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俞偉超《考古學是什麼:俞偉超考古學理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嚴文明《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舊石器時代考古王幼平《舊石器時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王幼平《中國遠古人類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新石器時代考古張江凱、魏峻《新石器時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蘇秉琦主編《中國通史"遠古時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嚴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嚴文明《史前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張忠培《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趙輝《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墓地研究》,《考古學研究》(四),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夏商周考古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續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李伯謙《中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年。許宏《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孙华《中原青銅文化系統的幾個問題》,《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下),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年。趙化成《周代棺槨多重制度研究》,《國學研究》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秦漢考古王仲殊《漢代考古學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趙化成、高崇文等《秦漢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俞偉超《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趙化成《從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漢“獨立陵園制”的演化軌跡》,《文物》2006年7期。巫鴻《武梁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