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起飞理论与中国的理性崛起一、经济起飞理论 经济理论是分析经济问题的有效工具,特别是经济起飞与经济衰退理论,对于解释一国经济过热或者衰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经济起飞”(take-off)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W.W.罗斯托。1960 年,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按照科学技术、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主导部门的演变特征,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经济成长阶段的特征如下: (1)传统社会阶段:此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产业是农业。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农业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主导部门是工业部门,如食品、饮料、烟草、水泥。 (3)起飞阶段: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如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 (4)向成熟推进阶段:起飞后经济持续发展,已经有效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主导部门是重化工业和制造业体系,如钢铁、机械和肥料。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部门,主导部门是耐用消费品工业(如汽车)。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部门成为主导部门。 在以上六个阶段中,起飞阶段是关键。起飞阶段是传统经济进入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 罗斯托的起飞理论对于落后国家的赶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强的解释力。20 世纪 60—70 年代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连续 20 年左右的经济起飞,基本上印证了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轨迹也与罗斯托关于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描述有着惊人的吻合。这很自然地让人联想:中国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中国的起飞还需期待多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来审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近 10%。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