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边坡防护施工技术探讨广西南丹公路管理局广西南丹547200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南部地区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的施工案例,针对边坡条件选取相应的防护形式,对防护形式下的植被进行了选择和配置,并介绍了各防护形式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关键词:二级公路;边坡防护设计;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施我国南部地区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33.51km。设计技术标准采用两车道二级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0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荷载公路二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B级。项目区地质构造简单,属于阿尔卑期褶皱带的横断山脉区,区内长期被海水淹没为古特提斯一部分,成陆较晚。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境内地层发生断裂并伴随有褶皱和岩浆岩活动。第三纪末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地势再度抬升,形成支离破碎的地壳形态。区内地层形式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形成过程复杂,存在地层较多,从出露地表山岩层看,北部地层老,南部地层较新。1.2公路边坡防护形式(1)填方路基边坡防护一般路段,当路堤填高小于2米时,采用植草防护;当路堤填高大于2米而小于4米时,采用铺挂三维网后再液压喷播植草的防护形式;当路堤填高大于4米时,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植草防护形式,(2)挖方路基边坡防护路堑边坡设计与边坡防护紧密结合。达到既防护又绿化、美化的目的。一般边坡稳定性较好路段不防护;有的路段边坡局部可根据边坡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工程+植被防护。本项目所采取的边坡防护形式有植草防护、三维植被网防护、主动防护系统结合植草绿化防护、锚杆格子梁植草防护。2公路边坡防护及施工技术本标段进行生态防护设计时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造型美观、与环境景观协调”等设计理念,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公路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2.1三维植被网防护为了有效地抵御雨水对边坡的冲刷,降低暴雨的冲击能量,以及降低坡面雨水的流速,对坡面进行铺设三维网并植草绿化防护。植被未形成之前,可保护坡面免受风雨侵蚀;植被长成后,草根与网垫、泥土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复合力学嵌锁体系,还可起到坡面表层加筋的作用,有效防止坡面冲刷,达到加固边坡、美化环境的目的。土质边坡、强风化岩石边坡以及处理过的土石混合路堤边坡都可应用。常用坡率1:1.5,一般不超过1:1.25。(1)植被选择与配置种植植物选用当地乡土植物狗牙根和猪屎豆混播,采用液压喷播方式种植,灌草比例为4:5。狗牙根和猪屎豆混播,属于草本+灌木的组合方式,一旦建植成功,不但能形成坡面植被参差不齐、高低有致的立体景观,还能增强固土能力和生态性,使坡面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达到良好的生态护坡效果。(2)施工工艺流程1)平整填方坡面,将边坡上碎石杂物清理干净;2)客土改良。在平整后的坡面上回填5-7cm厚的疏松土壤,用于改良土壤,并洒水使坡面自然沉降至稳定;3)铺设三维网。将三维网置于坡面上,搭接宽度不下于l0cm;4)在三维网上间隔1.5m用U形钉固定;5)播种。在植被网包内填充满疏松土壤(以肥沃表土为宜),喷播混合均匀的草籽;6)养护。竣工后应立刻进行洒水、施肥,并做好后期管理工作。2.2主动防护网植草防护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有潜在崩塌落石灾害的坡面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和高强度,设置后视觉干扰性好,可最大限度的维持边坡原貌,具有圬工防护无可比拟的环保性。且在设置SNS主动防护网后,进行液压喷播植草,可达到良好的防护和绿化效果。(1)植被选择与配置草种选用狗牙根、白三叶和九重葛混播。九重葛为常绿攀援状藤蔓灌木,喜光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耐碱、耐干旱,但不耐寒。采用三种植物进行混播,可以丰富坡面物种的多样性,实现物种的多层配置,使边坡系统更稳定。九重葛采用人工种植,植株间距为lm×lm,狗牙根和白三叶混合后采用液压喷播。(2)施工工艺流程1)清除坡面浮土碎石或进行局部加固;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