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吸收的概念及消化方式•消化:食物经消化道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吸收:消化后的物质进入血液、淋巴液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化学消化通过肌肉运动完成,如磨碎、混合、推送等通过消化液完成,如酶解消化系统还有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自律性3.紧张性4.富有伸展性5.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刺激敏感(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55--60mv55--60mv,主要,主要KK++的外流的外流2慢波电位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基本电节律))胃肠纵行肌在胃肠纵行肌在RPRP基础上记录基础上记录一种缓慢一种缓慢,,自动节律性的去极化波。自动节律性的去极化波。特点:波幅低特点:波幅低(5(5~~15mv)15mv),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1(1~~4s)4s)各部节律不同各部节律不同((胃胃33次/分次/分,,十二指肠十二指肠1111~~1212次次/分/分,,回肠末端8~9次/分)回肠末端8~9次/分)产生机制:细胞膜上的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引起的产生机制:细胞膜上的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引起的..3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P(AP))慢波基础上产生,去极化由C慢波基础上产生,去极化由Caa2+2+内流引起内流引起,,并并引引起肌肉收缩起肌肉收缩..慢波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多,肌肉收缩幅度大。APAP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慢波慢波AP肌肉收缩慢波慢波RP→二、消化的神经调节(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除口腔、食管上段及肛门外括约肌外,整个消化道都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为主)盆神经面神经和舌咽神经副交感纤维消化管运动加强,胆汁排放+消化管M受体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ACh消化管括约肌舒张+消化腺M受体→消化腺分泌增多+消化管β2受体→消化管运动减弱释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NA消化腺β2受体→消化腺分泌减少+括约肌α受体→消化管括约肌收缩(二)壁内神经丛当食物对消化道的机械或化学刺激仍可通过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引起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三、胃肠道激素调节胃肠道活动的体液因素主要是胃肠激素。胃肠道粘膜中存在着多种内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多种肽类激素──胃肠激素主要生理作用:①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③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营养作用)。1.四种胃肠激素的主要作用胃肠激素主要作用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胆汁中水和碳酸氢盐分泌,抑制胃运动和分泌缩胆囊素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放,促进胰液中酶的分泌抑胃肽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促进胰岛素释放2.组织胺促进胃粘膜壁细胞,分泌胃酸3.盐酸4.胆盐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肽也出现在胃肠道中,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被称为脑—肠肽。性质:无色无味,近于中性,分泌量:1.0─1.5L;成分: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主要作用:1.湿润和溶解食物;2.清洁和保护口腔——清楚残渣、溶菌酶杀菌3.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二)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一、唾液(一)唾液性质,成分,作用来源:三对唾液腺和口腔内小唾液腺分泌的二、咀嚼和吞咽(一)咀嚼磨碎、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食物对口腔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消化管下段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准备条件。(二)吞咽反射性动作,将食团从口腔经咽、食道蠕动送入胃的过程。第三节胃内的消化(一)胃液的性状,成分和作用:性状:无色透明,酸性(pH0.9-1.5),分泌量:1.5-2.5L;成分:盐酸、胃蛋白酶、粘蛋白、内因子、无机盐等.主要作用:1.盐酸——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一、胃液的分泌胃液是胃腺和胃粘膜上皮C分泌的.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盐酸2)使Pr变性易于分解;3)抑制、杀死胃内的细菌;4)引起小肠内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5)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铁和钙在小肠的吸收.盐酸的存在形式游离酸总酸结合酸胃酸分泌量:通常以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