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目镜测微器光机测微结构及装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目镜测微器的光机测微读数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2.了解测微器的零部件传动、装配、调整的精度要求;3.熟悉拆装仪器的基本技能。二、实验设备目镜测微器一只装调工具一套(钟表起,中号螺批)酒精、棉花、沙布三、装拆要求1.了解目镜测微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机构(简图附后);2.拆装主要机械零、部件,光学零件不能拆卸;3.了解读数鼓轮、丝杆、移动分划板、目镜等机构及装配要求;4.拆卸时先拆成几个主要部件:目镜、读数鼓轮、导轨系统、壳体等四部分。目镜不能再拆,其它机械零件视要求拆卸。四、装拆步骤1)旋下目镜筒,放置固定位置;2)把读数鼓轮旋到最松位置,捻开4只螺钉,取下导轨系统;3)用二脚规松开丝杆锁紧螺母,取下读数鼓轮;4)根据实验要求拆卸需要了解的零件;5)先装最后拆下的零件或部件,按顺序装回。五、注意事项1.拆下零件应按先后次序排列好,不要随便更换零件;2.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光学零件,装配时要把光学零件用酒精棉花或纱布擦洗干净;3.装配完成后应检查转动部件的灵活性,如有异常声音或卡死,需查清原因;4.转动部分应上油的需加润滑油,光学零件上不得沾上油渍。A图B图目镜测微器示图六、思考题1、说明读数鼓轮示数的优缺点;2、为什么目镜测微器采用燕尾型导轨?采用其它类型导轨可否,为什么?实验一:目镜测微器装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日期说明下列主要零部件的作用1.目镜,2.移动分划板2.读数鼓轮3.丝杆及螺母4.拉簧6.导轨实验二齿轮参数综合测试实验实验A一、实验目的l.了解内外啮合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和蜗杆的齿圈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误差的测定方法;2.测出径向跳动变化量和齿轮端面跳动变化量。二、实验原理和仪器结构实验设备:齿轮跳动检查仪。齿圈的径向跳动ΔFr为测量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检查时,把具有原始齿条齿形的测量头,依次插入齿轮的齿间内,在齿轮转一圈范围内,测头相对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即ΔFr。图一仪器工作原理示意图三、仪器操作规程1.把带轴齿轮装在两顶尖架中间;2.根据工作需要安装相应的测头及附件和调整测量支架位置;3.根据被测工件直径,转动升降螺帽5使测量座上下移动,使千分表测量头与工件被测面接触获得一定的压缩量;4.校准千分表刻度盘零位与指针重合;5.测量要求:a.每测完一齿,读出千分表上示值后,均要提起测头,才可转过一齿,每次放下测量头时,测头和两齿侧面应充分接触。测完一周,其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齿间径向跳动公差ΔFr。b.测量端面跳动用直角杠杆安装在测量支架上,调整测量座位置,并移动台面使被测件端面与球形量头充分接触。将被测件旋转一周。其最大与最小示值差即为被测件的端面跳动量。图二仪器结构图1.胶木手轮2.胶木螺母3.顶针4.左顶针架5.升降螺母6.立柱7.千分表8.测量支架9.测量头10.胶木螺针ll.胶木螺钉l2.右顶针架l3.手柄l4.胶木螺母15.台面l6.底座实验B一、实验目的1)通过圆柱齿轮各项参数的测量了解本仪器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测出圆柱齿轮每一齿的中心距变动量ΔCa,并确定中心距的上下极限偏差ΔSa、ΔXa,最终求出一圈内的中心距变动量ΔZa。二、仪器的工作原理该仪器用于测量圆柱齿轮和蜗轮副的一转内中心距变动量ΔZa,一齿内中心距变动量ΔCa以及度量中心距的上下极限偏差ΔSa、ΔXa等。如图l,被检齿轮装在主滑架(15)的心轴(ll)上,主滑架可沿仪器座(6)上的滑动导轨直线移动。标准齿轮在测量滑架(5)的心轴(7)上。按两齿轮理论中心距固定主滑架,沿V型导轨浮动的测量滑架籍弹簧力靠向主滑架,使两个齿轮进行紧密的无间隙啮合,转动被测齿轮时,检查由于齿轮加工误差引起中心距变化来综合地反映被测齿轮的误差,其中心距的变动量可由百分表(1)读出。图1工作原理三、仪器的结构实验设备: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检查带孔圆柱齿轮时,仪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仪器座(6)测量滑架(5)及籍手轮(17)在导轨上滑动的主滑架(15)组成。主滑架移动的距离由刻度(16)及游标尺(13)根据两齿轮的理论中心距离确定,定位后用把手(4)锁紧。带孔齿轮两心轴中心距测量范围:50-320mm。被测齿轮模数:1-l0mm百分表值:0.Olmm理论中心距: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