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主要教学目的:1、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2、土壤质地的基本含义?3、土壤孔性的基本含义?4、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5、土壤不良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进行改良?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质地第一节土壤质地第二节土壤结构第二节土壤结构第三节土壤孔性第三节土壤孔性第四节土壤耕性第四节土壤耕性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本章重点:1、掌握描述土壤物理性质常用的术语,如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等;2、掌握土壤容重的意义,学会一些基本的计算;3、掌握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本章难点:本章难点:11、土壤结构的基本含义。如何描述?、土壤结构的基本含义。如何描述?22、土壤孔隙的分类。土壤孔隙度如何测定?、土壤孔隙的分类。土壤孔隙度如何测定?第四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1、土粒密度;、土粒密度;22、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3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44、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粘粒;55、粒级;、粒级;66、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二、简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二、简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三、三、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四、土壤容重有哪些用途?四、土壤容重有哪些用途?第一节土壤质地第一节土壤质地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土壤单粒与粒级二、土壤的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三、主要的土壤质地分类系统四、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五、简易土壤质地测定方法六、土壤质地改良一、土壤单粒与粒级1、单粒的基本概念: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注意:单粒并不是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土团。土团:是由若干个单粒团聚而成的。一、土壤单粒与粒级土壤中单粒来说,在它的直径变化中,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在研究土壤单粒时,为了研究和测定的方便,通常采用粒级概念。2、粒级:把土壤单粒,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划分为若干组合,这些组合就叫土壤粒级。3、我国的粒级分级制、我国的粒级分级制(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把0.01mm作为土粒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2)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采用的标准为2~0.2mm为粗砂粒0.2~0.02mm为砂粒0.02~0.002mm粉砂粒<0.002mm为粘粒这一划分基本是与目前国际标准相一致的。33、我国的粒级分级制、我国的粒级分级制(3)在土壤学科的科研工作中常用的分级标准是: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的。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一、土壤单粒与粒级土壤单粒与粒级4、在粒级划分中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土壤颗粒的形状是很不规则的,颗粒的直径并不是它的真实直径,而是它的几何直径。二是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同一粒级中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但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55、各粒级的主要特性、各粒级的主要特性各国粒级划分在名称上可归纳为石砾、砂粒、粉粒和粘粒四大粒级组。1、石砾。多为岩石碎块。2、砂粒。常以单粒存在。主要成分为石英或矿物颗粒。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矿质养分含量低。5、各粒级组的性质(3)粉粒:和砂粒相比,它的比表面积大,保水性加强,透水性减弱。矿质营养较砂粒高。(4)粘粒:多呈片状,常以复粒存在,具很强的粘性、可塑性,但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很强,矿质养分含量丰富。二、土壤的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1、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如在某一土壤中,2~0.2mm粗砂粒含量为5%,0.2~0.02mm砂粒含量为20%0.02~0.002mm粉砂粒的含量为40%请计算<0.002mm粘粒的含量。二、土壤的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2、土壤质地:就是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砂壤土、轻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