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筑,第31卷,第11期,2014年11月ZhejiangConstruction,Vol.31,No.11,Nov.2014收稿日期:2014-07-15作者简介:李志飚(1969—),男,江苏扬州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适宜结构体系分析AnalysisontheAppropriateStructureSystemintheNewBuildingIndustrialPractice李志飚,李晓良LIZhibiao,LIXiaoliang(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摘要: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结构体系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工作。今基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给出了适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四大类结构,提出了适宜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现结合浙江省实际,对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适宜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推进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适宜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707(2014)11-0015-05建筑工业化,一般包含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等四方面的内容[1]。基于建筑工业化所指范围不同,可分为传统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传统建筑工业化仅指主体结构工业化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除要求主体结构工业化建造外,还包括建筑装修、建筑设备体系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只有实现了主体结构、设备体系、建筑装修和建筑部品的有机集成,才是新型的建筑工业化建造。综合国内的实践,“新型建筑工业化”[2]以设计标准化,部品部(构)件模数化、系列化,部品部(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机械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为主要特征,在建设、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建筑物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建造的建造活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形成产业链和建立成熟适用的技术体系,当前应着力“五化合一”,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交付和信息化管理,其中装配化施工应是以建造工法为核心的现场施工装配,一体化交付应同时具备主体结构合格、包括智能化在内的建筑设备体系安装到位、室内装修基本满足用户需求等基本条件,信息化不仅指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的信息化,还包括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对于保障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本文通过分析适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结构类型,提出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适宜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并且结合浙江省地域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中适宜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主要技术要求。这对指导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践具有积极意义。1适宜结构体系及基本要求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应能工厂化生产,根据适合工厂生产的主要受力构件的材料,将适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结构类型分为四大类,即木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每类结构还可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和所采用主要受力构件的差异进一步细分。适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木结构包括轻型木结构和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建筑层数一般不超过3层,通过主要结构构件(墙骨柱、格栅等骨架构件)和次要结构构件(墙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共同作用提供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整体性,在北美和日本被广泛应用于别墅建筑,已形成较成熟的成套技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相对现浇混凝土结构而言,实际工程可采用全装配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部分现浇部分预制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适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等,其中柱可采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柱,梁板一般采用叠合梁板,混凝土剪力墙可采用现浇剪力墙、半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剪力墙、叠合板式剪力墙),也可采用全预制剪力墙。钢结构的柱、梁和支撑等主要受力构件在工厂加工制作,即将构件运至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