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4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Vol.34No.4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Aug.2009文章编号:1000-5471(2009)04-0122-06四川省蒙山茶区海拔高度与茶叶品质关系①罗杰1,金立鑫2,韩吟文3,温汉辉11.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广州510510;2.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摘要: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茶区两个茶产地的海拔高度和茶叶品质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茶叶的感官品质包括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总分和控制茶叶品质的理化指标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的关系,通过茶叶理化指标及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的土壤质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不同海拔高度所产出的茶叶的感官品质,从数据上佐证了“高山出好茶”的说法.关键词:海拔;茶叶;理化指标;感官得分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茶叶、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非酒精类饮料,其中茶叶的历史最为悠久[1].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健康饮料中,绿茶居于首位,绿茶的生产和推广饮用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巴蜀茶史可以得知,四川从春秋-战国开始利用茶叶以来,曾产出不少名茶,概略地看,巴蜀名茶史也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2-3].从有种茶和饮茶开始,就有“高山出好茶”的经验,可以说,这个经验和茶叶历史一样悠久.前人对高山出好茶多是从光照、温度、降雨量、高山植被等因素进行解释说明,较少涉及到外在因素对茶叶本身各项控制茶叶感官的指标的影响[4-6].本文以四川省名特优农产品为主体,以特色茶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典型优质区和非优质对照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对比研究,包括对不同基岩风化区发育土壤的结构、粘土矿物类型的含量和粒度与茶叶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定量地说明了茶叶品质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1工作区概况工作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以紫色土、黄壤和潮土为主.工作区内的两个茶园的自然环境相似,都是远离工业区和人口密集、车辆往来频繁的旅游区;管理模式类似,均由技术员指导农户种植,鲜茶统一加工;两茶园一般都不施用农药,采用物理方法如手工、粘板除虫,只在虫害最为严重的时候施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毒农药;茶园都使用天然肥料,如农家肥,腐草等;灌溉大部分时间是靠天然降雨,茶园地理位置相距不远,雨水成分差异不大;两茶园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它们所处的海拔高度不同,蒙顶山茶园位于海拔994m以上,另一茶园位于海拔473m以下.两个茶园中,蒙顶山茶园历史悠久,茶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产出历代贡茶蒙顶甘露,所以名山县的茶园统称为蒙山茶区[7-8].作为对比的低山丘陵茶园在自然地理条件上略逊于蒙顶山茶园,但是其他条件如种植茶叶的品种、栽培方式等等均与蒙顶山茶园无显著差异.①收稿日期:2008-12-20基金项目:省部合作项目: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名茶产地地球化学环境评价(基[2008]01-16-06).作者简介:罗杰(1981-),男,湖北荆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农业地质与生态地质研究.DOI:10.13718/j.cnki.xsxb.2009.04.0252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在相同季节(除AT02是茶园负责人赠送的早春茶成茶,其他茶叶均采于五月中旬),茶园中按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型、茶叶产量、茶树树龄布点,同步采集茶叶、茶树和土壤样品.手工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鲜叶样品,按常规的制茶流程制成干茶,粉碎过筛备用.并采集少量茶树的根、茎样品.土壤样品以地表样品为主,在采茶范围用多点混样法取样,采样深度视土壤发育程度和茶树根系的分布深度而定,在有条件进行土壤剖面研究的地方,布置深部样品.具体工作布置设计如下:1)在工作区内茶叶和土壤样品的布置根据种植园的海拔、坡度和面积等条件选择采样点位.2)对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研究意义的种植基地布置少量土壤剖面,剖面上的采样点根据母岩类型、土壤的成熟度、茶叶的长势和田间管理状况差异布置采样点.3)土壤样品的贮存与保管:采集后直接保存在密实聚乙烯袋中.在野外驻地先将土样倒在塑料薄膜或厚纸上摊开,趁半干状态把土样压碎,去掉大的植物根茎,摊成薄层,让其在阴凉处慢慢风干.风干后用木棒或有机玻璃棒仔细研碎,去掉草根、碎石等,避光封口保存.4)植物样品的保存:样品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