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周而不比(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君子周而不比“”比:以利合,可解释为勾结B.朋友数,斯疏矣数:多,指朋友数量多C.好行小慧,难矣哉慧:聪明D.君子以文会友文:文章学问解析B项数:shuò,频繁。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B.C.D.解析A项“”焉:代词,哪里/句末语气词。B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C“”“项均为就那”么。D“”项均为用。答案A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形容词活用的一项是()(4分)A.君子周而不比B.友直,友谅C.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D.老者安之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义合。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C项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答案C4.下列各句句式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一项是()(4分)A.君子不以言举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人焉廋哉D.何以报德解析B“”“”项薄责于人为于人薄责。A项为一般句式。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介宾前置句。答案B5.名句填空。(6分)(1)“子曰:____________”,能恶人。(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矣。(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游曰:事君数,________;________”,斯疏矣。答案(1)唯仁者能好人(2)友直友谅友多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斯辱矣朋友数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4分)A.观其所由由:原因B.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谅:谅解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责罚D.不可则止可:认可,听从解析A项由:经由,经历。B项谅:信。C项责:要求。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B.C.D.解析A“”“……”项所: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B项焉:代词,哪里/语气助词,不译。C“”项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语气助词,表停顿,相当于啊。D项则:连词,表承接,就/副词,加强“”语气,形成判断,相当于就是。答案A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和方法的一组是()(4分)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朋友数,斯疏矣⑤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④⑥解析①说的是如何观察判断人,②说的是朋友的类别,⑥说的是交友的原则和目的,并且这是曾子的观点。答案C9.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B.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责己严,待人宽,这正是孔子孝弟思想的反映。C.“”朋友之间应讲求诚信。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如果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D.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解析B“”“”项中责己严,待人宽应是孔子忠恕的思想反映。答案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跟谄媚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