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震科普知识VIP免费

地震科普知识_第1页
1/17
地震科普知识_第2页
2/17
地震科普知识_第3页
3/17
地震科普知识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第二部分地震宏观前兆现象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井水变化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二、动物异常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晴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三、地光和地声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震科普知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