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防洪的思考水利水电工程2012迟庆亮201201021303摘要:频繁爆发的洪水灾害证明人定胜天、要改造自然的防洪思路已不能解决防洪问题,人类必须探索更为理智的、科学的防洪方法,适应洪水、与洪和谐相处的现代防洪理念应运而生。为此,结合新一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探讨了基于现代防洪理念编制城市防洪规划的热点问题,认为在编制城市防洪规划时要合理利用土地、强调雨洪资源化利用、重视滞蓄洪区的规划、河道治理采用生态型河道,并采取防洪非工程措施。关键词:现代防洪理念;城市防洪;规划;济南市;前言20世纪以来,面对全球不断发生的日益严重的洪水灾害,人们不得不承认,尽管对防洪减灾的入不断增加,但根治洪水灾害的理想却难以实现,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将与日俱增。严峻的形势促使人们必须重新思考人类应该如何面对洪水,如何应对洪水带来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学界及实务界提出了洪水风险只能减轻不能消除,以及洪水灾害双重性的现代防洪理念。这种理念在2002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防洪学术讨论会中得以统一和明确:建立洪水管理新理念,即从试图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受适度的风险,实现减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单纯与洪水抗争转变为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可见,现代防洪理念的实质就是人类要学会与洪水和谐相处。在强调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用现代防洪理念指导防洪工作是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因此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理应融入现代防洪理念,用科学理念指导防洪减灾工作。作为全国首批25座重点防洪城市的济南市,南靠群山,北临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的山洪经多条山洪沟穿过市区排入小清河,然后东流入海。这种地形使济南市处于外受黄河威胁,内受山洪困挡墙等都可以实现这种效果。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与建设的不断发展,洪涝灾害频发,原有的城市防洪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编制济南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防洪专业规划中融入了现代防洪理念,以期为城市防洪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正文一.防洪规划要与土地合理利用1人类要学会适应洪水,与洪水和谐相处,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合理利用土地,即城市建设不与洪水争地,建设用地尽量避开洪水漫延之处。其实,这种观念古已有之。早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主张城市选址要“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即建立首都的理想场所不是依山就是傍河,地势的选择应当高低适中,以便于用水并兼顾防洪。公元前6年,中国学者贾让也提出“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亦即选择用地时,要避免洪水,选择洪水到达不了的地方,让洪水宽松、平缓地下泄。在许多人看来,这种对洪水的“迁就”或许是在防洪技术相对落后下的无奈之举,那么,在防洪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又如何呢?作为世界防洪技术领鹰的美国,曾经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倚仗其先进的工程措施来降低洪灾风险,却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不适宜地增加洪泛区居民的安全感,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外地的移民。20世纪60年代以后,先后出现的洪灾尤其是1993年的密西西比河大洪灾使人们清醒,依靠工程措施已不能完全抵御稀遇的特大洪水,相反却让人们承受了更大的损失。先进的防洪技术在洪水面前有时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考虑,既要适当控制洪水,又必须适应与洪水和自然协调共处,约束过度开发利用洪泛区土地的行为。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要避开洪水泛滥的区域、低洼积水区域,将这些用地作为生态公园、湿地湖泊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大量抗洪资金、降低洪水风险,而且这些生态区域对调蓄洪水、改善生态环境将发挥很大的作用。2比如济南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应当坚持这一理念。济南市北部有著名的地上悬河——黄河,这是济南市防洪的重中之重。因为黄河在济南市区段河道特别狭窄,为了防范冰凌和超标准洪水,上世纪70年代,在济南市黄河北部设置了北部滞洪区。而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利用黄河大堤等工程措施,黄河防洪标准已提高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