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导学案设计(教师)-1-/5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预习案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淘.()故垒.()公瑾.()纶.()巾樯.()橹.()还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故垒:古老的营堡。B.雪:喻浪花。英发:勃发。C.纶巾:黄色的毛巾。强虏:劲敌。D.故国:故地。尊:通“樽”。3.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阅读节奏和语气。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品读·鉴赏·探究】一、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明确】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班级小组姓名评价高一语文必修4导学案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导学案设计(教师)-2-/5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二、再读——“品语言,入意境”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