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2.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专练1/7高一地理必修2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专练一、单项选择题由于郊区城市化产生了交通的“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为此,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在早晚高峰时,相应调整部分车道的行驶方向,以分解交通流量。下图为“潮汐车道通行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潮汐车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道路违章行驶B.优化配置道路资源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D.美化城市道路景观2.“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A.市区中心B.商业区附近C.机场附近D.郊区进城干道3.如果图示的“潮汐车道”设置在早高峰,则()A.城市的西侧有大型居住区B.城市东侧有大型居住区C.大型工业园区在城市东侧D.主城区位于城市的西侧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修建了水广场。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据此完成4~6题。4.水广场()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B.增大地表径流总量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5.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A.泄洪效果显著B.建设成本较高C.服务功能更多D.占地面积较小6.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2.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专练2/7A.排涝设施较缺乏B.河流径流变化大C.鹿特丹地势低洼D.全年降水较均匀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7.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建筑能耗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D.丰富城市景观8.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交通安全B.土壤与温度C.景观协调D.光照与水分9.推测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是()A.技术不够成熟B.破坏建筑景观C.安装维护费高D.市场需求不足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2.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专练3/711.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④城市环境恶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综合题14.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信阳市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对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当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吸收率是指投射到物体上而被吸收的热辐射能与投射到物体上的总热辐射能之比,称为该物体的吸收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2.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专练4/7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土)沙漠草木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下图中小区①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