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毛泽东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达到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同月下旬,红军准备东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队到达陕北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之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1.《沁园春雪》这首词描写了北方的雪景,那么题目中的“沁园春”作如何解释?阅读思考长短句古代的一种韵文形式。词有词牌名《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词有上下阕。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教学目标:1、感知词中形象,理解作者思路和全词的主题。2、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4、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5.理解诗人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阅读思考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北方壮丽雪景。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史人物赞美当代英雄明确: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北国雪景总写详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看:红装素裹抒发了词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研读课文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短于“文治”看今朝风流人物文韬武略研读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2.一个“惜”字,含有哪些意味?揣摩运用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惜(可惜、惋惜)2明确:化静态为动态,有多种因素。第一,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弛的动感。第二,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奋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时代的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恼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探究活动1、背诵、默写这首词。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布置作业